第一卷 董卓乱汉 第30章 忠义殉道:董卓擅杀少帝

小说:阳谋三国  作者:吴越贱客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阳谋三国 https://www.qiuxiaoshuo.cc/read/ccffo/oqksams.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自己在和袁绍的数年战争之中,几乎满城老小都死了,而袁绍居然问自己服了没有,臧洪几乎快气疯了,他在临死前,说了一番掷地有声的最后遗言:
    “你们袁家服务大汉,四代人中已经有五个占据三公之位,可谓受国重恩,现在汉朝王室衰弱,你们不但没有匡复大汉之心,反而想乘借乱势造.反,多次杀害忠臣义士来立威。我臧洪喊张超为哥哥,那么我的兄弟也应该是您袁绍的兄弟,您本来应该和我与张超同心协力,为国家除害,为什么你当初坐拥强兵,让我的兄弟被曹操杀掉全家?我现在只恨自己没有力量提刀为天下人取你项上人头,你还敢问我服不服?!”
    而且臧洪在怒骂袁绍的时候以脚踏地,双目圆睁,根本无惧生死。
    袁绍本来是想饶恕臧洪,但看到臧洪这个样子,便知道臧洪无论怎样也不会为自己所用了,像臧洪这样的人,既然不能为他所用,当然也不能放出去被别人所用,于是袁绍便命令刀斧手将臧洪推出,一刀下去,身首分离。
    这位汉末第一义士,曾经代替袁绍主持十三路诸侯会盟的臧盟主,便一命呜呼,彻底告别了汉末这个让他伤心的乱世。
    但是我想,他即使是死,也是微笑着的,因为他用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鲜血,兑现了对“义”的承诺,在他死后,他在地府里也可以坦然面对张超的鬼魂。
    而他在地府里也不会孤独,因为他还有七八千的部下在等着他,一起为正义而战,而忠义而战,正所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两句诗项羽当得起,臧洪一样当得起。
    有一些朋友质疑我对臧洪是不是评价过高,我想针对这个问题再最后作一些补充。
    第一,袁绍和臧洪不是简单的老板和员工的关系。因为臧洪的官位虽然是袁绍给的,但是从根本上说,只是袁绍推荐的,而是汉王朝给的,所以臧洪认为自己是汉臣,而不是袁绍的臣子,这一点上后来若干年后曹操的首席谋士荀彧也因此而死;
    第二,袁绍在逼死臧洪的时候,已经有很多劣迹,包括他不迎汉献帝,想拥刘虞为帝等等,种种迹像表明,袁绍和他的好弟弟袁术一样,对汉室已有不轨之心,这也是臧洪和袁绍的根本分歧所在,也正因为如此,臧洪才拥一城和袁绍对抗数年,如果袁绍对待汉献帝或者汉王朝的态度好一些,臧洪是不会干出如此注定会失败的傻事的。
    对于臧洪的行为,他的同时代人比我们更有发言权,我们且来看看臧洪的一个部下是如何对待袁绍杀臧洪这件事的。
    《三国志·臧洪传》记载:臧洪有一个老乡名字叫陈容,年纪很小,是个书生,因为仰慕臧洪的忠义大名,追随臧洪做了东郡郡丞的官职。在城池没被攻破之前,臧洪命令他出城,可能是有些事情要他去做,但是陈容在出城时被袁绍军抓住。
    在袁绍要杀臧洪的时候,袁绍令陈容也在座旁观,亲眼看到前主公臧洪要被袁绍处死,陈容站了出来,愤怒地对袁绍说,“将军您起兵做大事,本来应该是为天下除暴安良,可是为什么现在专杀忠义之人呢?这难道符合天意吗?臧洪最开始起兵是为了救旧主人张超,你为什么要杀他?!”
    事实证明,正义是站在臧洪一方的,所以史载“绍惭”,就是袁绍本人也羞愧了,但是对于袁绍来说,羞愧之后绝对不会是悔改,而只能是恼羞成怒,于是他对陈容说,“臧洪这样的英雄都死在我手里,你本事还不如臧洪,你能拿我怎么样?”
    于是袁绍一不做二不羞便把陈容一起杀了。
    陈容在被刀斧手推出去之前,还回头对袁绍说:“仁义二字岂有强弱之分,行仁义之事就是君子,背叛仁义二字就是小人,今天我宁愿与臧洪同日而死,也不与您袁绍同日而生!”于是陈容从容赴义。
    如果说陈容本来就是臧洪的心腹之人,他的态度不能完全代表当时的正义所在,那么袁绍手下的人,本来是臧洪的敌人,他们的态度更有力度。
    《三国志·臧洪传》记载:在绍坐者无不叹息,窃相谓曰:“如何一日杀二烈士!”
    看到没有,就连袁绍自己的部下都“无不叹息”,窃窃私语,抱怨袁绍不该一日杀两个“烈士”。
    生为义士,死为“烈士”,敌对阵营的评价也可以让臧洪和陈容安息了。
    事实上除了陈容,原来的东郡城里还有两个司马,被臧洪派了出去向吕布求救,当这二人回来的时候,东郡城已经被攻陷,可是这二人并没有转身逃走,也没有向袁绍的军队投降,而是发出愤怒的吼声冲向袁绍的军队,同时战死。
    满城老小,皆从容赴死。
    如果您还说臧洪不是英雄,那我也无话可说。
    而我本人,如果对臧洪下一个简单的评价,我仍然坚持:臧洪,汉末三国之际第一义士也。
    好吧,臧洪死了,地球还是一样转,太阳还是每天升起,我们接着说三国那些事。
    关东诸侯起兵反董,虽然联盟内部有这样那样的矛盾,但是毕竟聚集了十几万的部队,可谓声势浩大,而董卓的种种应对措施也让他一步步走向了灭亡。
    董卓在得知关东诸侯起兵之后,做了一件莫名其妙的事情,这也是他的第一个应对措施:派了他的心腹李儒去毒杀了前少帝,现在的弘农王刘辩。
    我觉得董卓此举实在让人不知说什么好。
    自古以来,弑帝都是最最令人不耻的行为,包括后来的朱元平日对小明王韩林儿的死都是讳莫如深。
    而董卓不仅废了少帝,还杀了他。
    想干什么呢?
    断了袁绍等关东诸侯的念想?
    这个是开玩笑了,关东诸侯本来就没真的想再扶汉少帝刘辩上台,说到底,曹操也罢,袁绍也罢,他们只是想趁乱摸鱼。
    杀帝立威?!
    现在洛阳朝廷已经在他掌控之中,他立威也吓不倒已经起兵的各路诸侯。
    相反,董卓的行为只能给他的战争蒙上不义的色彩,因为他废了皇帝还好说,毕竟前朝也有先例,但是杀一个已经被废掉的皇帝,董卓是翻江倒海也找不到正义的理由。
    但是我们说过,董卓的政府是军政府,他本人就是粗线条,对他来说,在束手无策的时候,暴.力就成为了惟一的手段。
    董卓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干的。
    他首先在朝堂上找众臣商量,准备大肆召集军队讨伐山东诸侯联军。
    这个时候,有一个人站了出来,对董卓说了很扯淡的一句话:“夫政在德,不在众也。”
    这个人的官位不低,是“三独座”之一的尚书,名字叫郑泰。看到这个人出场,我对董卓真是相当无语。
    因为这个郑泰,和前文提到过的伍琼、周毖二人,都是袁绍的人,也就是说,袁绍等关东诸侯敢于悍然起兵,也不是全无所恃,一句话,他们有内应,不是一个,是一群,而这个位高权重的郑泰,就是一个重量级的间.谍。
    其实早在何进要召董卓进京帮助诛杀宦官的时候,郑泰就持反对意见。
    《后汉书·郑泰列传》记载:进将诛阉官,欲召并州牧董卓为助。公业谓进曰:「董卓强忍寡义,志欲无餍。若借之朝政,授以大事。将恣凶欲,必危朝廷。明公以亲德之重,据阿衡之权,秉意独断,诛除有罪,诚不宜假卓以为资援也。且事留变生,殷鉴不远。」
    在这里,郑泰就毫不客气地说董卓“强忍寡义,志欲无餍”,而且如果进京,肯定“将恣凶欲,必危朝廷”,一句话,他认为董卓是个奸人。
    而董卓进京以后,居然能让这样的人当上尚书,我只能说,董卓要么不是太宽容了,就是太没警惕之心了。
    事实证明,知识就是力量,董卓虽然打仗还凑乎,可是玩政治手腕,他完全不是郑泰、伍琼、周毖这批人的对手。
    在袁绍、袁术逃亡的时候,在伍琼、周毖二人的劝说下,董卓对他们加官进爵,帮助他们割据天下,而在袁绍集团起兵的时候,郑泰居然还能面不改色地来劝董卓,说什么为政在德,不在人多。
    董卓不是傻子,没有那么容易被忽悠,他说了一句很搞笑的话,“如果按你所说,治理国家靠德行,那兵都没有用了?!”
    这句话说得很傻,但我认为,这充分表现了董卓的没有文化,比较迷信军队和暴.力。
    要是一般人,一次忽悠不到也就算了,但是事实证明,这位郑泰郑尚书也不是一般人,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就算比不了张仪、苏秦,我认为也差不多了,他一连说了十大理由来反对董卓召集天下军队来讨.伐袁绍的军队,理由无非就是袁绍、曹操、张邈这批人都不管用,年少无知,成不了大事,而且关东已经很久不打仗,百姓都跟小鸡一样软弱无力,而董相国您的部下都是西凉强兵,只要一发兵,肯定就能把袁绍集团打趴下云云。
    这是赤果果地拍马屁然后加忽悠,但问题是,半文盲董卓,居然被忽悠住了。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阳谋三国 https://www.qiuxiaoshuo.cc/read/ccffo/oqksams.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