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董卓乱汉 第32章 第一执政:间谍王允出山

小说:阳谋三国  作者:吴越贱客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阳谋三国 https://www.qiuxiaoshuo.cc/read/ccffo/oqksaoc.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既然董卓不打算在洛阳呆了,自然要把洛阳附近一切财物都带走,那些三公九卿的富室家里,肯定要抢一把,而且还强行迁了数百万百姓一块到长安。在这个过程中,烧杀抢掠,一片混乱。
    这也算是董卓最大的暴.行吧。
    而且这里吕布还出场了一次,不过干的不是啥好事,而是“发诸帝陵及公卿以下冢墓,收其珍宝。”
    也就是连东汉诸皇的陵墓都扒了,来抢掠里面的珍宝。要说这位吕布也真是胆大,由此可见,吕布个人的品德比董卓也好不到哪里去。
    要说洛阳距离长安也不算太远,据我查的资料,洛阳到现在的西安铁路387公里,高速公路400公里。汽车不到两个小时,火车5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到达。
    就按400公里算,又据一些查证,说马的平均速度是30公里每小时,这样一算,大约十几个小时也就跑到了。
    我们再打一个折,马的速度算成20公里每小时,那么20个小时也就到了,加上休息,快马的话两天肯定能到。
    所以在公元190年的3月里,汉献帝和百官的车驾也就到了长安,不过现在长安已经近两百年没有作为皇城,以前的皇宫早就颓败不成样子了,所以皇帝只好住在长安的京兆府舍,也就是地方长官的办公地方,可谓相当辛酸。
    汉献帝到了长安,可是董卓因为要对抗袁绍的关东联军,暂时还在洛阳,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即皇帝暂时脱离了董卓的控制,或者说,现在董卓对汉献帝的控制力度大大削弱了。
    这也才有了前面我们说到的有人怂恿身在长安的平.定黄巾第一名将皇甫嵩起兵攻击董卓的事情,而且前文提到的那个郑泰也卷入其中。
    但是皇甫嵩不知因为什么,竟然怂了,没有听从,手握三万兵马的皇甫嵩都不敢动,别人就更不敢动了,于是董卓得以继续掌握朝政。
    但是不管怎么说,董卓现在人并不在长安,而长安必须要有一个人来主事,所以这里就留下了一个权力真空,即距离皇帝最近的长安到底由谁来作主?
    前方打仗,后方留给谁,这是非常严峻的问题,因为一旦后院起火,那就会腹背受敌,所以留守是谁那是相当重要。
    我们前文说过,曹操在去攻打陶谦的时候便犯了这样严重的错误,把后方大权交给陈宫,而陈宫勾结吕布、张邈叛乱,如果不是曹操还留下两员猛人荀彧和程昱,曹操几乎就从历史上消失了。
    而后来隋炀帝杨广跑去扬州时,把重要的太原交给李渊来治理,后来我们知道,李渊也把隋给取代了。
    刘邦好一些,在前方打仗的时候,把后方交给萧何,一直没有出乱子;
    而刘备在入川的时候,把后方交给诸葛亮,也挺可靠,可惜诸葛亮走了之后把大权交给关羽,关羽倒是没有谋.反,但是也把荆州弄丢了。
    我举了这么多例子,是想说明,凡是能给主将留守后方的人选,一定要忠诚,要用自己信得过的人,这才放心。
    第二还要老实,不要像关羽那样冲动爱惹事,会弄得两面作战。
    在这件事情上,董卓又给自己挖了一个坑。
    我们说过,前面董卓已经难自己挖了N个坑了,这些坑的名字分别叫作伍琼、周毖、郑泰、黄琬等等,这些坑将董卓一路推向深渊,而最后这个大坑,最终将董卓彻底埋葬,这个坑的名字,叫王允。
    这时王允被董卓视为心腹,在长安代替董卓处理一切政务,史载“时董卓未至,朝政大小皆委之王允。允外相弥缝,内谋王室,甚有大臣之度,自天子及朝中皆倚允。允屈意承卓,卓亦雅信焉。(语出《资治通鉴》)”
    这位王允大人前文也提过,是取代杨彪才做上司徒的。
    三公的名称不固定,但在汉末三国之际,一般来说三公是太尉、司徒和司马。这王允能取代杨彪担任司徒,然后又以三公之位成为长安第一执政官,说明董卓是把王允当成了自己人,当然,这只是董卓的一厢情愿而已。
    所以在这里,我们要提一句,王允给我们的印象好像是在董卓底下很委曲的没有实权,才用美人计来谋害董卓,我们要说,这种完全是电视剧和《三国演义》给我们的错觉,事实上,王允此人,权力那不是一般的大,是有实权的大人物。
    王允不仅现在是大人物,在董卓死后还成为第一执政官,左右东汉的朝局,如果说董卓激起了关东军联盟最终造成军阀割据,在这个过程中曹操得以壮大,但是董卓在的时候,朝廷上下秩序毕竟还都存在,天子的权威仍然在董卓的支撑下有相对的号召力,那么王允死后,才最终导致朝廷落入李傕和郭汜之手,最终成就了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可以说,董卓如果说是颠.覆东汉朝廷首恶的话,那么我认为王允就是次恶,因为他杀死了董卓,不但没有挽救朝局,反而将朝局推向更坏的境地。
    作为何进、董卓之后,第三个执掌东汉朝廷的大人物,那么我们必然要多一些笔墨,对于王允这个人,我只能说一句,性格决定命运。
    在东汉末年的乱世,能成为朝廷的第一执政官,王允早年也极不平凡。
    《后汉书·王允列传》记载:王允,字子师,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世仕州郡为冠盖。
    由上面这短短的记述可见,王允的出身挺不错,祖上好几代都在当地为官,而且官位不低。
    出身是世家子弟,而王允本人也很聪慧,读书进步很快,基本上可以称为神童。
    对于王神童,有一个人的评价,让他知名度倍增,这个人的名字叫郭泰,字林宗,他给王允的评价那是相当高,史载:“同郡郭林宗尝见允而奇之,曰:‘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遂与定交。”
    这个郭泰不仅夸王允读书进步之快可达一日千里,还认为他将来能担任宰相尚书这样的高官,这个预言,我只能说,太把王允当回事了。
    一般人说说也就算了,但是这个郭泰不是一般人,而是和给曹操下评语的那个许邵同级别的名人。这个人的名声之高,和李膺同时被太学生们推为领袖,简单地做个比喻,他是陈独秀那样的大人物,而且在郭泰死后,有一个人给他撰写了碑文,这个人的名字叫蔡邕,蔡文姬之父。
    有了郭泰这样大人物的鉴定,王允自然是志得意满,但是我们不得不说,有时候太夸小孩子也不是好事。
    因为太多的赞扬,让王允自我感觉过于良好,这让他的一生充满了崎岖,而且最后没得善终,不知道郭泰如果后来知道王允的一生,还会不会在王允少年时那样猛夸。
    出生在红旗下,又是神童,王允少年时自然是血气方刚。
    于是,王允在十九岁的时候就干下了一件事,大事。
    当时王允在郡中担任小官,大概也就是主簿文书之类,而当时有一个叫赵津的宦官在县里为非作歹,称为一害。
    我们说,夜路走多了,总会遇到鬼,所以无论何时,还是要低调一些的好,比如蹇硕的叔叔就死在曹操这样的“小辈”手里,而这个赵津,遇到了自我感觉良好的愣头青王允,自然捞不着好,被王允抓住一刀杀死为民除害。
    王允杀得很痛快,可是却也惹出了大麻烦。
    因为赵津的身份太特殊,他能称霸一方是有后台的,而后台很硬,硬到顶了,是皇帝。
    于是事情一直被捅到汉桓帝那里。桓帝听说自己的人居然在地方上被杀了,这还得了,于是查来查去把王允的上司、太守刘瓆给处死了事。
    这里有一个现象非常值得注意,那就是,明明赵津的人是王允杀的,为什么最后被处死的人是太守刘瓆而不是他王允呢?
    难道只因为王允官小桓帝看不上?!
    这不可能,即使是负领导责任,太守刘瓆也不至于被处死,而且正常情况的话,也要刘瓆和王允一同被处死。
    而最后王允能免于一死的最主要原因,我认为是王允在朝中有人。
    要知道,他的老乡郭泰那可是太学生的领袖,桃李满天下,有这样的人说情,虽然买不通皇帝,但是能买通办案的官员。
    而且还有一点,王允杀的人身份是宦官,而宦官正是清流大臣们极端痛恨却不敢下手的对向,现在一个愣头青王允出来杀了一个宦官,正好杀杀宦官的气焰,对于王允这样的血勇之人,当朝的名流大臣肯定会设法保全,于是王允最终免掉了一死。
    王允不死,就只好让没有背景的太守刘瓆去死,我得说,这样的安排对太守刘瓆非常不公平,但是世道就是这样,没办法。
    太守刘瓆因王允而死,王允自然也不能没有表示,他披麻带孝把刘瓆的棺材回到平原,为刘瓆行儿子之礼,守丧三年才回家。
    第一次出山就惹出天大祸事,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王允这个人的性格注定就是个能惹事的主。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阳谋三国 https://www.qiuxiaoshuo.cc/read/ccffo/oqksaoc.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