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中原刀兵 第72章 徐州烽火:陶谦会盟豪杰

小说:阳谋三国  作者:吴越贱客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阳谋三国 https://www.qiuxiaoshuo.cc/read/ccffo/oqksccc.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虽然袁绍是暗中下手,但是无奈吕布个人太过骁勇,他派去的人居然还失了手,吕布侥幸逃得一命,于是再次跑路去了老乡张杨那里。
    袁绍在得知刺客们没有得手之后,深怕吕布以后回来杀他报仇,就派了一队人马对吕布进行追杀,但是追兵知道吕布的厉害,竟然不敢上前跟吕布交锋,就这样,吕布安然无恙地又与老乡张杨会合了。
    吕布在这次逃亡路上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就是上文提到过的途经陈留境内被太守张邈款待的事情,而且张邈的行为被袁绍得知后,更让袁绍愤恨,屡次写信让曹操杀掉张邈,最终也引发了张邈和曹操的反目。
    容不下吕布就想杀掉他,不仅要杀掉吕布,连招待吕布的张邈都想杀掉,也许《三国志》所说的“(袁绍)外宽而内忌”也并非空穴来风。
    在曹操和袁绍大展手脚的时候,袁术也没闲着,除了前面提到的赶走了吕布之外,袁术还试图插手扬州。
    这里要提一句,华夏九州中的“扬州”与今天的扬州市没有任何关系,是一个很大的地域概念。
    汉朝将全国划分为十三刺史部,其中的扬州刺史部的范围相当于今安徽淮河以南部分,江苏长江以南部分,上海、江西、浙江、福建全部,湖北、河南部分地区。
    而隋朝以后的扬州城,才是今天的江苏省扬州市。
    在公元192年底,当时的扬州刺史陈温去世了,按道理来说,一州刺史去世,肯定要朝廷选派官吏,但是扬州在东汉帝国的最东面,距离陕西长安实在是太远了,所以李傕、郭汜控制的东汉朝廷根本管不到这里,所以扬州也再次成为关东诸侯们争夺的焦点。
    最先出手的仍然是袁绍,他派了他的堂兄袁遗来做扬州刺史。
    按说袁遗也是袁术的堂兄,如果让袁遗占了扬州,总还是袁家的天下,对袁术来说也并不是一件坏事。
    但是袁术的反应却是出兵攻打袁遗,将袁遗赶走了。
    袁遗的运气比较差,在逃跑到沛县的时候却被乱兵杀死,于是袁术便让下邳人陈瑀做了扬州刺史。
    至此,袁术也扩大了他的势力范围,将扬州也划归他的治下,不过,只是名义上而已,因为他新任用的这个扬州刺史陈瑀,也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
    总体来说,在李傕、郭汜控制长安的前后,二袁、曹操、公孙瓒、刘表这些关东诸将虽然互相攻伐,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分出高下,暂时进入到了相持阶段。
    而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人却闹出了大动静,也跳进了中原逐鹿的这个大战场,这个人是徐州刺史陶谦。
    前文提过,在孙坚退出洛阳之后,二袁、曹操、刘表这些关东诸将将汉献帝丢在长安不管,各自打起小算盘,在这种情况下,平定黄巾军的三位大佬之一朱俊在洛阳附近誓师反董,陶谦还送去了三千精兵。
    后来长安发生政变,董卓虽然被王允和吕布杀死,但很快李傕、郭汜又掌控了长安,汉献帝仍然被西凉军团软禁,而随着形势的变化,关东诸将就再也不提什么“匡复汉室”了,不仅曹操、刘表与李傕、郭汜结盟,就连袁绍、公孙瓒也接受了李、郭派来的太仆赵岐的合解,从某种程度上达成了与李傕、郭汜的和解。
    可是陶谦却并没有忘记汉献帝,为了实现迎天子回洛阳匡复汉室这一伟大目标,陶谦便找到朱俊,希望推朱俊为领袖,再次出兵讨.伐李傕、郭汜。
    前面袁绍等人牵头会盟时聚集了十三路诸侯,而陶谦这次牵头,也聚集了不少人马,大致算来,一共有十二路,共推朱俊为太师,移书州郡,打出“打倒李郭、奉迎天子”的口号,倒也一时声势浩大。
    除了朱俊和陶谦,其他参与会盟的人员名单如下:
    前杨州刺史周干、琅邪相阴德、东海相刘馗、彭城相汲廉、北海相孔融、沛相袁忠、泰山太守应劭、汝南太守徐璆、前九江太守服虔、博士郑玄等。
    陶谦等人当时还弄出了一篇檄文,被《后汉书·朱俊列传》全文收录。
    檄文无非是官样文章,我就不多讲述了,但是对陶谦的这次“二次会盟”,还有一些值得注意而且有意思的事情。
    上一次关东诸侯酸枣会盟时,来的十三路人马大多数都是袁绍或者袁术的人,包括曹操,其实也跟二袁是发小,而且上一次来会盟的人地位都比较高,不是刺史就是太守,都是地方最高一级军政长官了,官位最小的一个是济北相鲍信。
    再来看陶谦的这次会盟,除了朱俊是三公级别的大佬,只有陶谦一个人是徐州刺史,另加泰山太守应劭和汝南太守徐璆算是掌握实权,其他的只有一个周干有刺史称号,可惜,还是前刺史,现在基本上已经没有地盘没有兵马。
    剩下的,就只有这个相那个相了,地位和鲍信差不多。
    而名列最后的一个郑玄,居然搞笑的只是一个博士。
    也就是说,在这次会盟的十二路豪杰之中,只有朱俊、陶谦、应劭和徐璆算得上是真正的大人物,其他包括孔融在内,都是来打酱油的,这一次的会盟,和前面十三路诸候讨董相比,整体实力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影响也就小到现在很多人都没听过这么一回事。
    再从参与会盟的成员身份来看,除了朱俊是统兵大将,其他参与会盟的人,居然大多是纯粹的文人墨客。
    这其中最有名的是北海相孔融,另外的郑玄是东汉经学大师,我怀疑陶谦把郑玄拉来纯粹就是凑数的,郑玄老人家一辈子连官都不愿意当,整天埋头整理古籍,这时候居然也能称为一路“豪杰”,估计郑玄自己都不相信,还别说让他带兵打仗了。
    其他的应邵也是东汉著名学者,平生著作11种、136卷,现存《汉官仪》、《风俗通义》等。《风俗通义》存有大量泰山史料,如《封泰山禅梁父》篇记述泰山封禅轶事,《五岳》篇详载了岱庙,都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其他的我也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一句话,陶谦这次所弄的诸侯会盟,与其说是会师讨.伐李傕、郭汜,倒不如说是一次文坛诗会,所以这样一支联军的战斗力,随便想想也就知道了。
    既然陶谦弄出了动静,李傕、郭汜自然要想办法来对付。
    好在李傕的身边还有贾诩这样的高参,对贾诩来说,陶谦的这一出戏实在是不堪一击,他和太尉周忠给李傕出了个主意,直接让汉献帝下旨让朱俊入朝。
    虽然这一招很简单,但是他有效,虽然对付曹操、袁绍、袁术这样的“小人”不大管用,但是对付陶谦、朱俊、孔融这样的“君子”实在是太有效了。
    圣旨下到朱俊军中,朱俊的部将都很害怕,不敢去长安,因为前面王允的两个老乡宋翼和王宏就是这样一入朝就被杀掉的。
    但是朱俊的回答很令人吃惊,他说,“以君召臣,臣不得不往,何况天子还下了诏书!况且李傕、郭汜不过是些小丑,樊稠也没有什么本事,他们之间势均力敌,肯定会自相残杀,我再从中趁乱起事,肯定可以搞定一切。”
    于是朱俊拒绝了陶谦等人的盟议而动身去长安朝廷了。
    朱俊到了长安之后,李傕、郭汜对昔日这个手下败将倒也客气,又把朱俊推上太仆的高位,于是陶谦等人的会盟就变成了群龙无首,只好草草收场。
    如果把两次诸侯会盟的结果来看,虽然第一次十三路诸侯会盟讨董也是虎头蛇尾,但是袁术系的孙坚到底把董卓赶出了洛阳,从而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而且参与会盟的十三路诸侯都是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堪称阵容豪华。
    那么到了陶谦的这次会盟,不仅阵容惨淡,而且还没出兵灵魂人物朱俊就率先跑回了长安,可以说就是一场闹剧。
    我想陶谦肯定非常郁闷,为什么他一心想匡复汉室,可是却事与愿违呢?!
    如果分析起来,他这次会盟失败的直接原因就是灵魂人物朱俊率先背叛了会盟,而朱俊背叛的原因,一方面是朱俊被李傕、郭汜打败后,已经不再想跟西凉兵打仗了,或者朱俊已经看出来指望陶谦聚集的这一批“名士”们根本成不了事,干脆就换个策略和李傕、郭汜斗争。
    虽然朱俊算出了李傕、郭汜、樊稠等人的内乱,但是却也高估了他自己的能力,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
    但是朱俊的选择还算是理智的,因为他再出兵与李傕、郭汜打仗的话,不仅赢不也,还会白白让百姓流离失所。
    对陶谦而言,和张邈一样,他自己就是名士,而所聚集的又大多是文人,这种阵容是注定要失败的,虽然他失败了,但是我们要说,陶谦已经为挽救汉朝天下做了最大的努力。
    义之所在,虽死无撼,何况是失败呢?
    所以我仍然钦佩陶谦的勇气。
    在朱俊走后,参与会盟的朋友们也都散了,这时候陶谦的两个部下,治中从事王朗及别驾赵昱就劝陶谦:“想做诸侯,最好的办法就是勤王,现在天子在西京长安,我们应该派遣使者给天子奉贡。”
    其实王朗和赵昱名义上是让陶谦勤王奉贡,实际上是让他和李傕、郭汜讲和结盟。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阳谋三国 https://www.qiuxiaoshuo.cc/read/ccffo/oqksccc.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