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是福是祸(下)

小说:风流皇帝李后主  作者:吕氏春秋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风流皇帝李后主 https://www.qiuxiaoshuo.cc/read/cmsmi/ccqsaamf.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朱元这才恍然大悟,亦难怪直到现在,他也没有见到寸步不离的守护殿下的申屠令坚、孙青二人的身影。不过朱元对李煜的才智又更加敬佩了几分的同时,心中却不免有些不快。如此大事,主公却一直瞒着自己,这是否意味着,因自己是查文徽女婿的缘故,所以主公并不信任自己?
    好在卢梓舟察言观色,似能看穿朱元的心里一般,补充道:“此事并非主公有意隐瞒朱兄,只是当时你并不在府上,而若是特意派人来知会你,则恐怕打草惊蛇,惹起宋齐丘的警觉,如此反而误了大事,所以才没来得及知会一声,还请你不要介怀。”
    “朱元不敢。”朱元有些悻悻的点头,虽然卢梓舟的话合情合理,他自己也并非是小肚鸡肠之人,但事实毕竟就是事实,这或许也表明在李煜的心目中,自己还远没有申屠令坚、孙青来得重要。
    枉自己一副侠热心肠、全心全意的来提醒李煜,而李煜却是对自己有所隐瞒,这样的主公,是否值得自己效忠呢?
    不过话说回来,也怪不得主公如此。一来自己毕竟是查文徽的女婿,身份确实有些尴尬;再者自己与主公交情尚浅,远不足以推心置腹。所谓日久见人心,总而言之,自己问心无愧就好。
    想到此处,朱元的思想也豁然轻松、阔达起来了。
    与此同时,李煜却得卢梓舟眼神再三的示意,估计卢梓舟的意思是,要他注意开解属下的心结,团结、笼络人心,使君臣将帅之间没有丝毫猜疑、嫌隙。
    李煜拗不过卢梓舟,无奈只好有所表示,于是道:“时下金楼正秘密安排在本王府中,朱元既然来了,金楼的安全就全权交由你来负责,如何?”这句话,无疑是用实际行动表示对朱元的信任与重视,自然要比起任何言语的宽慰都来得实在,卢梓舟听了,亦是满意的连连点头。
    朱元欣然应道:“下官必不负郡王所托。”
    待朱元走后,卢梓舟皱眉道:“不知为何,我感觉主公似乎对朱元的信任,并不如孙青、卢郢,甚至还不如曲神通,哎,希望这或许只是我的错觉。朱元是难得的将才,加之怀才不遇、别有怀抱,主公若能深器之,将来于主公大业,必有不可估量的助益。”
    李煜暗赞卢梓舟果然厉害,此人察言观色、知微见著,隐然有王佐之才,自己得其辅佐,实如刘邦之遇子房,刘备之得孔明也。
    事实上,李煜对于朱元此人,的确是心有顾忌。而说起这顾忌的缘由,又不得不再次谈及自己“未卜先知”的能力。
    虽然李煜对于五代的历史并算不得了解,甚至有许多人名听都未曾听过,然而对于淮南之战的几个关键人物,李煜或多或少都有些印象。
    淮南之战中,决定战场成败的,关键在于三人。
    其中第一人就是刘彦贞,史曰:“南唐丧地千里,国几亡,其败自彦贞始。”单从战争的层次而言,若非刘彦贞贪功、怯战一如赵括,战败身亡,则历史亦不无改写之可能。是役刘彦贞遇上后周猛将李重进,唐师大败,从而间接导致了后来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而这一点,也是李煜多方阻挠、甚至不惜顶撞李璟,一意反对刘彦贞统兵应援寿州的原因所在。
    至于朱元,则是影响淮南战局的第二个关键人物。
    在历史上,周师入淮之后,举国震恐,但在南唐顽强的抵抗之下,唐师曾趁着柴荣急于应付北汉、契丹之隙,一度收复失地。朱元便于此主动请求对言兵事,李璟大悦,于是任朱元为将领,从齐王李景达援寿州刘仁赡。朱元出兵,数有功,奈何监军使陈觉素与朱元有隙,更且嫉妒朱元才能,于是进谗言谋夺朱元兵权,朱元一气之下,乃举兵降周,由是诸军皆溃,唐师大乱。也正因为如此,李煜对朱元此人更格外留心。当初自己出镇楚州,回来时已听闻卢梓舟重荐朱元,只是一来当时自己一时没有想得许多,二来自己怎也不能以这般荒谬的理由而排斥朱元,徒然使卢梓舟难堪,故而对于朱元的讨论与召见才耽搁了下来。
    至于第三人关键将领,自然非刘仁赡莫属。刘仁赡不愧为一代名将,周师入淮,攻城拔寨,往往旦暮而下,唯独刘仁赡死守寿州,誓不降周,使柴荣不能得意,从而也给了南唐军民对抗后周的极大的信心与希望,其于稳定军心、延长南唐国运,善莫大焉。
    及刘仁赡病卒于镇,李璟哭之痛,乃赠太师中书令,谥忠肃,叹曰:“仁赡有知,岂肯舍我而受周耶?”举国唏嘘哀叹,就连柴荣亦遣使吊祭,追封刘仁赡为彭城郡王,可谓敌我皆敬。刘仁赡至今庙食寿春不绝也。
    心念及此,李煜不禁大感头痛,如今刘仁赡果已出禁卫而镇寿州,刘彦贞也已受命应援,一切似乎都正沿着历史的旧迹行进着,他李煜还是没能够左右大局。朱元虽在自己府中,可他也是桀骜不驯之人,自己能否得心应手的驾驭他,至今仍是未知之数。
    他李煜不速到访南唐,究竟是一只能引发“蝴蝶效应”的蝴蝶呢,还是一只“螳臂当车”的螳螂呢?
    这个答案,包括李煜在内,估计世间再没有任何人能够知晓,也许这正是所谓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吧。
    李煜忽然道:“正光,你觉得当年诸葛亮认定魏延有反骨,欲杀之,又因爱其材而用之,究竟是对是错?”
    卢梓舟差点儿被李煜没头没脑冒出的这句话吓得跳了起来,一脸吃惊的道:“主公何以将魏延与之相提并论?莫不是主公看出朱元脑后亦有反骨不成?”
    李煜登时咋舌,知道自己一时不慎,说漏了言语,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卢梓舟。若对方是谭照,他抑或勉强可以用反骨这个借口来敷衍搪塞,只可惜卢梓舟却通晓观人之术,若以此诓之,无异于班门弄斧,谎言拆穿之下,更可能影响君臣之间的默契。
    李煜当下只好反问道:“正光你又以为朱元此人如何?”
    卢梓舟答非所问,道:“主公又以为什么才算的上真正的相人之术?什么才是脑后反骨?”
    李煜目定口呆,为之愕然。
    卢梓舟见状,肃容道:“主公误会我的意思哩!我之所以这么问,非是要考究主公的相学水准,而是希望主公能够明白一点,即使朱元此人真有反骨,主公也不可贸然断定此人将来必反。其中关键,或在于主公如何对待朱也元。当初若非诸葛亮先入为主,执意排斥魏延,致使魏延心存怨怒,始有叛逆。而若孔明一心善导,或许魏延后来感恩戴德,亦必不造反尔。所谓相,人与生俱来,不可变更之事,然人所以为人,除其有人相,亦因有其人性。所谓性,后天之造化也,内里万象森罗,又岂是独一相术可以尽道?人之命途,实在相、性并行也,又岂可凭一而断人是非?当初若非有孟母三迁,未必能成盖世大儒也。今主公之于朱元,亦如同孟母之于孟子,有再造之恩,将来朱元的命势,或主公一言可以决也。况朱元本是北来之臣,可谓已反出李守贞,纵有反骨,已然应矣,朱元并非愚士,除情非得已,又岂愿一反再反,终无颜面立足世间焉?”
    卢梓舟这番话,却是说得李煜频频点头,更令李煜心中汗颜不已。须知他虽不谙所谓相术,然而“未卜先知”,亦类此也,若是自己仅因循历史的角度去审读历史人物,尽信史书记载,被先入为主的观念所支配,从而失去了自己的本身判断,错枉好人,那真就是罪过了。
    也许自己的穿越、轮回所带来的识见、认知,就如同塞翁失马,是福是祸,只有往下看了才知道。
    一直以来,李煜都以为自己凭借着“未卜先知”的能力,可以神机妙算,能人所不能,如今看来,他根本已走向一个误区,大错特错了。所幸有卢梓舟在侧,及时提醒自己。
    卢梓舟其言在理,人的一生无时无刻不在改变,凡事只能盖棺定论。史书的记载与现在自己亲身了解的人物,必定会有差异,皆因史书写的时候,这些人都已经作古,凡事已成定局,而现在则活生生的出现在自己眼前,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甚至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与自己有关。
    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然而自己若因为历史的成见而扼杀他们的向善、改进之心,亦绝非自己所愿也。
    自己既然矢志改变历史、创造历史,那么必然要从简单的改变人、事开始,凭谁都能知道,从来没有大事,是一蹴而就的。
    想到这里,李煜又逐渐对自己恢复了信心,更有一种前无所有的成就感、征服感。
    他深信自己作为一只蝴蝶,必定能引发“蝴蝶效应”,小则改变人物的品性,大则改变历史的轨迹,而这一切,就看自己如何去把握、取舍了。
    听了卢梓舟的一席话,他终于真正明白,历史的定见,只能成为历史,拿来借鉴、参考或可,却绝不能奉为衡量人士的绳墨。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风流皇帝李后主 https://www.qiuxiaoshuo.cc/read/cmsmi/ccqsaamf.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