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道听途说

小说:一个同学  作者:别等老了后悔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一个同学 https://www.qiuxiaoshuo.cc/read/csgmf/cgksicia.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我机械地把持着方向盘,在听说了武振华不幸的消息后我有些六神无主,变得沉默了,爸爸妈妈之后自顾自地聊天我一句也没有听进去。丫丫电子书 www.shuyaya.cc更新最快即使我和武振华又有好几年没有联系了,但是毕竟那天晚上他并没有错,我把一切归罪于他太过牵强了,时间越久我越感到内疚。
    到了n城的家,把爸爸妈妈带来的大包小包一个个拎进客厅和厨房,除了他们换洗衣服的两个包,其余都是家乡的各类蔬菜和水果,甚至还有一袋大米和一大桶香油。
    我累得气喘吁吁地说:“这些东西这里全都有,重的要死,完全没必要搬来搬去。”
    他们一条战线口径一致反驳我:“你懂什么,这些全是绿色食品,再说,两地的水土不同,还是老家的果蔬好吃,米油更香。”
    我无奈地说:“就说这米吧,在家买两块钱一斤,经这么一折腾起码值五块钱一斤。”
    “为什么?”他俩异口同声。
    “得算上运费啊。”我一本正经地说。
    “呵呵,又瞎掰。”他们懒得跟我理论。
    我要带他们去饭店吃饭,他们看时间还早坚持在家里做,我说下午带你们出去玩,晚上去医院带上小刘(我老婆)肯定在外面吃,中午做的剩饭剩菜要隔夜了何必呢?他们没有再反对,老老实实跟我去饭店吃饭,下午去了他们从前常在老电影里看到的在他们那一代人眼里颇有意义的一个景点,帮他们拍了很多照片,晚饭老婆又加入了进来,这半天,吃喝玩,一家人又能相聚在一起,对他们来说也许就是所谓天伦之乐吧?
    我觉得挺累,但是也很开心、兴奋,可是回到家洗澡的时候,我又想起了武振华的事,心中不免有些沉重,直到入睡前,我一直在想着关于他的一切。妈妈说的是真的吗?我有点怀疑,但是我的判断仅仅是基于他儿时堪称完美的为人,带有很强的思维惯性,就算我从主观上不愿意承认和接受他“出事”的现实,我们这十年中也不过才见了一次面而已,人生能有几个十年,这十年里他发生了什么改变我怎么能全都知道,况且,冷静地坐下来想,一切还是有迹可循的。
    话是这么说,不过只要得不到确切的消息我宁愿固执己见。
    第二天继续带爸妈出去玩,出发前,我曾想给老家的其他几个实际已经疏远了的老朋友发短信求证此事,犹豫再三觉得太过唐突,于是作罢。
    带双亲游玩的那些景点都是这个城市标志性的名胜古迹,任何一个地方的景观照都有资格作为这个城市的名片,外地人来了必定要去这些地方才算不枉此行。因此,作为东道主,从上学至今,从同学到亲戚朋友,每一个地方,我以兼职导游的身份跑了无数遍,再有历史沉淀再诗情画意的风景也已无法提起我的兴趣。
    不知是不是连续两天的游玩给我带来了视觉和身体的双重疲劳,第二天中午在某个景点的午饭我吃得毫无兴致,敷衍几口便点上一根烟心不在焉了。
    “……小泾……小泾……”我爸叫我。
    “嗯?”我把头转向他。
    “想什么?吃饭。”
    “不想吃了。”
    “有心事?”
    “没什么。”
    “还没什么?我看你这两天都跟丢了魂似的,要么吃过饭我们就回家吧?”我爸说着,我妈也看着我点了点头。
    “嗨,没什么大不了的事,你们吃吧。”
    晚上回到家,我把那篇多年前看过的,故事中的主人公经历与武振华有些许相似的小说翻箱倒柜找了出来,随即开始了重温,以解心中之闷。小说并不太长,我一口气看完,聊表对往事和故人的怀念。
    时间悄悄地流逝着,离最近的一次见面也快六年了,即便是至亲的离世也依旧摆脱不了被逐渐淡忘的宿命,我对武振华的感情大不过芝麻,为他唏嘘惆怅几天已经是莫大的人情了。
    由于对一个曾经追求过的女人的承诺,我阴差阳错走上了业余写作的道路(和这个女人的点点滴滴被我一五一十地写在了我的第一篇文字里)。我是个只会写自己亲身经历的局限性很强的作者,无法把自己置身事外完全从一个观察者的角度刻画世态众生,更不能把一切人类最美好的情感诉说得惟妙惟肖、感人至深,那超出了我的能力,或者说离我有点遥远,我唯一能做的、可以做的,是借助自己这杆不太会写字的笔记录下眼前的一切。
    今年国庆节前夕,消失了多年的初中老班长突然致电给我说要举行毕业二十周年同学聚会,我毫不犹豫一口答应。回老家参加同学聚会的路上,我一直觉得有件不甚重要却特别想知道真相的事,苦思冥想终究一无所获。
    很难得的,老班级的同学几乎悉数到场,主科的老师也都来了,班长花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拿着与会者名单一一让每个人站起来重新认识一番,热烈轻松的气氛贯穿始终,最后,班长又一个不落地点了为数不多的几个没有到场的同学的名字,并认真地说明了他们不能与会的原因所在,请大家谅解。只有武振华的理由显得牵强——工作太忙。不过如果他还是在做化妆品直销的话恐怕这理由并不是敷衍,我宁愿相信他不是因为被判过刑而无颜来参加。班长刚一提到武振华的名字,我的心如同久旱而干裂的土地忽然迎来了一场及时的甘霖,我极力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若无其事地问邻座的一个我们那时一起拜过把子的同学:“你跟武振华有联系吗?”
    “没有,他出事了就没回来过……原来也很少回来。”同学说。
    “哦,出了什么事?”我有点兴奋和忐忑,看来压在我心里久久的疑问马上就要得到解答了。
    “听说他把一个富婆给砍了,伤得很重,他‘进去’蹲了几年。”同学说。
    我心里一紧,皱起眉头,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那部小说,不禁感慨:都说幸福的家庭有着同样的幸福,是不是不幸的人也常常遭遇同样的不幸呢?
    “哪儿啊,你说错了,砍的是那富婆的老公。”另一个同学探过头来加入谈话,我停止遐想,等待着每一个人可能的发言,看来知情人不少。
    “不对,我听说砍的是富婆的老公派来的几个人里其中的一个。”还有同学道出第三种版本,我觉得这个说法更符合常理。
    “你们到底谁说的是真的。”我糊涂了。
    “嗨,不管砍的谁吧,反正他是进去了的。”一个同学说,他的话倒是说中了重点。
    “嗯,行了,不说这个了。”我不想把话题进一步扩大范围至其他饭桌上,及时予以制止。
    聚会结束后,我单独找那个跟我们拜过把子又一直在老家的同学询问武振华的情况,我认为他的话应该更加可信,更接近于事实。
    同学说,这么些年来才真正发现武振华这人很自尊,从不会跟谁说自己的窘境与苦衷,向来都是报喜不报忧。
    这一番看似平淡的话一下子点醒了我,让我恍然大悟,楞在那里。是啊,这番话也许是对武振华本人最为贴切的总结,他总是那么“好”,仿佛一直在迎合什么因此克制了自己,害怕失去什么似的。我也拿不准,似乎有一股隐蔽的**掩藏在他的心中,只是在等待一个时机的来临他将恢复自己本来的面目。
    小学的时候,我时常在课余跟同学们吹嘘自己跟我妈去城里的亲戚家走动时的所见所闻,跟他们讲我妈给我买的各种镇上少见的好吃的,每去一次就够我在他们面前炫耀几天,暑寒假里再跟我爸出差去更远的地方的话,一路经历一学期都讲不完,我加油添醋甚至无中生有编出许多新奇荒诞的段子常引得小伙伴们拍手称奇,有表示怀疑的,但是武振华眼中总是流露出一种异于常人的向往,即便我说的是乌托邦式的空想社会主义,他也执拗地相信真有那么一个地方。我发现我有编故事或者说把牛皮吹圆的本事就是在那个时候。
    我不确定地飞速回忆着,武振华从小跟我们在一起时总是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这种样子只有在电视里一些*中的“地富反坏右”分子身上看的出几分相似,而他,或许是缘自自卑,他是我们班里唯一一个父母是农民却能够被我们一干“商业户口”的同学基本接纳的小伙伴。对了,我想起来了,初二“拜把子”时最初定的几个人里原先是没有他的,他之所以能加入与在“仪式”前一段时间对我们几个人加倍的献殷勤不无关系,手段无非是勤上烟常请客,结果,并非我们必须要带上他,而是当时的情势实在难以开口拒绝,恐怕事实是他本人不仅自卑还有些虚荣,如同一个穷小子偶然混进上流社会的派对,即使明知自己再怎么装腔作势也不属于周遭的环境,但是短暂的错觉带来的精神上的慰藉却是可以时常拿出来回味的,也许在不知不觉中某种目标已经在他的心目中树立了起来。我接着往下想,他对我们大献殷勤可不是动动嘴皮子或者做做样子就能够蒙混过关的,是要花钱的,那些钱对当时我们来说虽算不上天文数字但绝对不是个小数目,虽然我对他阔绰的出手颇有些意外,但直到真相大白也并未在言语上有任何流露,其他几个“哥们”似乎也跟我一样,互相之间仅限于眼神上的暧昧交流但最终都心照不宣。
    真相并不令我感到意外,但跟我的愿望相去甚远,我曾暗自做过多种美好、合理的假设,然而事实是他在去一个亲戚家串门的时候顺手牵羊了留在桌上的一叠钱,似乎在这一次顺利得手并未被察觉之后,他干脆又主动出击摸进亲戚家的卧室,从衣柜中的上衣口袋里再次有所斩获,还有第三次甚至第四次吗?我记不得了。我依稀听说他们家专门为失窃一事开了一次家庭会议,武振华作为重大嫌疑对象被推至风口浪尖,他的态度虽然死硬但也等于变向表示了默认。这些细节我是怎么知道的呢——还是从我妈的口中,他那个亲戚跟我妈熟络。而别人的家丑为什么要告诉我妈,我妈为什么又告诉了我呢?似乎因为武振华逐渐难以招架众人咄咄逼人的气焰而采取了卧床不起、水米不进的斗争策略,眼见局面僵持不下最后劝解的任务经一干成人商议之后居然落在了一个孩子——我的身上。我的成绩还行,大人们对我的印象不坏,主要是跟武振华关系非同一般,让我出马也属无奈之举。我无意中玩了一把“政治”,“双方”妥协了,这事就算过去了。只是我不敢再往下想了。我还能继续往下想吗?……就事论事,这一次,武振华不仅取悦了我们,也满足了自己。既然不能往“下”想,就试着往“上”想想看,除了前文描述的他身上的那些拿得出手的优点,我现在又想起一些也许算不上优点的优点,或者只是出于我自己对他的欣赏。没有人可以逢赌必赢,但是武振华的胜率颇高,我对赌博无甚兴趣不过并不排除有时当一名看客。这个细节我印象很深,他在被庄家连赢三把后定了定神思考一番出人意料地下了个很大的注,结果,他成功了,事后我忍不住问他:“你怎么敢下那么大注呢?前面都连输三把了,手风那么差。”他轻描淡写地说:“我也没有绝对把握,我只是想,他都连赢我三把了,想接着再赢我第四把机会相对不大,你说呢?”我笑笑不语,觉得似乎有点道理,等我在大学里接触到了“概率论”才又恍然记起他给我上的这堂最为生动实用的课程,而我知道,我这类人是永远无法将有些知识活学活用的,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有些人擅长各种考试却不能在社会上很好地立足的原因所在。不止如此,回到小学的时候,我记得我们经常奔跑打闹,我的绝对速度比他快,可就是不能轻易地追上他,因为他采取的是s型的逃跑轨迹,这一办法大大抵消了我的速度优势,所以常常是因为他累了,不想再跑了而束手就擒,不是我凭实力将他抓获的。因此,你可以认为他是个讲究方法,脑袋好使的人。
    好吧,行文至此我终于无奈地发现,武振华的人物性格陷入了前后自相矛盾的两难境地,或者说当我写到这里时才意识到武振华其人并非我在故事开篇描述得那么无懈可击,虽然我在随后的叙述中曾试图爆出一些真相或者掺入一些无关痛痒的事迹以中和出一个“人”的形象,然而基调已然形成,我也终于有了一个很仰慕的已故老作家在写作时的一种特殊感受——人物因为故事情节的需要会自己站出来推动事件的发展方向,我认为我同时还缺乏对整个故事的驾驭能力。此刻的我,记忆既明朗又混沌,最真切的感受是前面已经成文的部分说的似乎都“对”又都值得商榷。无力把控全局的一个好的办法是“各打五十大板”和稀泥去吧,虽然这在我看来是最无能的表现,要不然,完全由当事人自己继续“推动”故事向前进也行?只能这样了。
    同学随后告诉我的那些消息都是些镇上的流言蜚语,不是武振华亲口跟他说的。
    其实武振华干上了化妆品直销工作后不久就身不由己当上了“鸭子”,干这一行虽然不光彩但是收入颇丰,遇到再不济的富婆一年内住公寓买车那是起码的,不过武振华与众不同,他只在穿着上比以前更加讲究,其余的保持不变。很多人背地里嘲笑他、讥讽他,但是也有人说他当鸭子是为了证明给她前妻看,只要下决心是可以从那个圈子里跳出来的。我愿意相信后一种说法,武振华曾跟我说起过他要继续等她的前妻。
    砍人坐牢的事在此就不赘述了,砍了谁更不重要,我现在关心的是他的下落,过得怎么样,可是我又反过来问我自己,这么多年不跟人家联系,还有那次不近人情的不辞而别,你这是在自作多情呢还是良心发现?以武振华的性格,他一定不需要同情和怜悯。
    不过,我这人就是自私与任性,任何事情只考虑自己的感受不去为别人更多地着想。我翻出了手机里武振华的电话号码,跟对话的同学确认了一下,他打开手机做了核对说存的也是这个号码。
    我借同学聚会的事跟武振华取得了联系,他没有记我上次不辞而别的仇,和他寒暄之余我客套地邀请他来我的城市找我玩,他说有机会一定,我没有抱什么希望,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我早已习惯了这么敷衍别人和被别人敷衍了。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一个同学 https://www.qiuxiaoshuo.cc/read/csgmf/cgksicia.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