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论煌三疏

小说:赵公子  作者:半城流烟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赵公子 https://www.qiuxiaoshuo.cc/read/fcaas/ciqiqkkm.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先生,有何良策除蝗?”
    赵嘉将郑国引进内屋,略显担忧的问道。
    在赵嘉印象中,郑国只是一个擅长修建水利之人,可从来没听说过彼会灭蝗。
    郑国从怀中掏出三张文书,将其郑重递给赵嘉。
    “还请君上过目!”
    赵嘉接过文书,发现上面密密麻麻都是小字,篇幅居然不小。
    “且待我观看。”
    赵嘉心中热切,坐下来开始翻看内容,内心从开始的好奇、急切,变成了震惊、叹服。
    第一疏上面就写到:国家不务畜积,不备凶饥,此人事之失也。
    凶饥之因有三、曰水、曰旱、曰蝗。
    地有卑,雨泽有偏,被水旱为灾,尚多幸免之处,惟旱极而蝗,数千里间草木皆尽,或牛马幡帜皆尽,其害尤惨过于水旱者也。
    虽然水旱二灾有重有轻,欲求恒稔,虽唐尧之世,犹不可得此,殆由天之所设。
    惟蝗不然,先事修备,既事修救,人力苟尽固可殄灭之无遗育。此其与水旱异者也。
    水而得一丘一垤,旱而得一井一池,即单寒孤子聊足自救。
    惟蝗又不然,必藉国家之功令,必须邑之协心,必赖千万人之同力一身一家,无戮力自免之理,此又与水旱异者也。
    总而论之,蝗灾甚重,除之则易,必合众力共除之。
    仅仅第一疏,就展露出了郑国卓越的见识。
    相比起这个时代迷信的古人,纷纷将蝗灾也当作天灾,认为天灾不可抵挡,唯有祭祀上苍方能消解灾难,郑国反而非常笃定的将其定为**。
    何也?
    水旱灾害乃天灾,人们没有办法改变,可是蝗虫却可以捕杀,只要捕杀殆尽,就不会影响收成。
    反之,若坐视蝗虫将田苗啃食殆尽而不敢捕杀,这不是**又是什么?
    不仅如此,郑国还指出了蝗灾爆发的根本原因旱极而煌,更是大胆的指出,蝗灾之可怕甚于水旱灾害。
    水灾可以土丘、山石挡之,可以洼地、湖泊储之;旱灾可以井、河之水灌溉,哪怕衣衫单薄的清苦百姓,只要勤劳一些,也能减轻水旱灾害。
    唯有蝗灾最为可怕,并非一人、一家、一县乃至一郡可以消除,因为蝗虫是活的,可以迁徙,还会产子。
    纵然一家农户,努力将自己田间蝗虫捕杀殆尽,若其余农户没有捕杀田间蝗虫,那些田里的蝗虫,还会跑到捕杀蝗虫农户的田间。
    故必藉国家之功令,必以邑之协心,必赖千万人之同力一身一家,方能灭之。
    赵嘉看到这里,心脏就忍不住砰砰直跳,急忙开始翻看第二疏。
    蝗之所生,必于大泽之涯,然多雨水河流之地,却古无蝗也,故蝗虫所在必为骤盈骤涸之处。
    湖泽广衍,隘无常,谓之涸泽,蝗则生之。
    蝗出于此,必乃蝗虫传生者之地。
    故涸泽者,蝗之本原也,欲除蝗,图之此矣。
    (注释:湖泽,湖泊沼泽;广衍,广袤、空旷低而平坦的土地。)
    吾巡视各方,于大泽之旁,芦苇之地,苇之所生,水涯之畔,多见蝗之卵,故推测蝗为水种也。
    或言蝗乃鱼子所化,而吾独断以为蝗乃(寄生于水中的陆地动物)子是也。
    凡倮虫、介虫与羽虫,则能相变,如螟蛉为蜾蠃、蜣为蝉、水蛆为蚊是也。
    若鳞虫能变为异类,未之见矣,此一证也。
    善游而好跃,蝻(蝗虫的若虫)亦善跃,此二证也。
    物虽相变,大都蜕壳即成。
    若蝗之形酷类,其身、其首、其纹脉、肉味、其子之形味无非者,此三证也。
    又蚕变为蛾蛾之,子复为蚕,蝗变为,知之亦变为蝗也,此四证也。
    看完第二疏以后,赵嘉内心无比震惊。
    他根本没有想到,这个时代的古人居然有如此大智慧,将蝗虫研究的如此透彻,简直可以说是生物专家了。
    第二疏虽只是介绍蝗虫出生形态与地点,却包含了郑国无数心血,也让赵嘉找到了从源头消灭蝗虫的有力例证。
    也只有从源头上消灭蝗虫,才能真正解决蝗灾,否则纵然捕杀了一批,只要干旱持续,天气适宜蝗虫繁衍,仍旧会有源源不断的蝗虫出现。
    赵嘉屏气凝神,继续继续翻看第三疏。
    有诸种,白色而壳柔者散子于夏初,赤色而壳坚者散子于夏末,故蝗蝻之生亦早晚不一也。
    江以南多大水而无蝗,盖湖泽积潴水草生之,南方水草农家多取以壅田,就不其然,而湖水常盈,草恒在水,子附之则复为而已。
    北方之湖盈则四溢,草随水上,迨其既涸,草流涯际,子附于草间,既不得水,春夏郁蒸,乘湿热之气变为蝗蝻,其势然也。
    故知蝗生于,子之为蝗,则因于水草之积也。
    既知蝗生之源,即当于原本之地除之。
    凡地方有湖荡、垫洼、积水之处,遇霜降水落之后,当责令各级官吏亲临勘视本年潦水(雨后的积水)所至。
    水涯有水草子存积即多,集夫众侵水芟刈(杀戮),敛置处,风戾日曝,待其干燥,以供薪燎。
    如不堪用就地焚烧,务求尽。
    此须县官吏同心协力,方为有益。若一方怠事,就此生发蔓及他方矣。
    讨除不尽者人,不用命此之谓也。
    若春夏之月,居民于波湖中捕得子一石,减蝗百石;干一石,减蝗千石。但令民通知此理,当自为之不烦戒矣。
    第三疏记载的内容,更是让赵嘉欣喜若狂。
    郑国非常精准的预测出了蝗虫的生长发育环境、周期,如此就能提前预除去子,从根源上杜绝蝗灾的爆发。
    最主要的是,郑国如此精准、细致的分析了蝗虫的生长规律,只要将其公布出去,百姓必然不再将其视为神虫,没有了敬畏之心,为了保护粮食,百姓岂会不尽心竭力?
    最让人拍案叫绝的是,郑国并非简单的除蝗,而是在人工创造适合蝗虫产卵的环境,随后诱捕子。
    有了这三道除煌疏,只要日后各县官吏认真办事,基本就可以杜绝蝗灾的爆发。
    这简简单单的三道除蝗疏,那可是真正的兴国良策啊!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赵公子 https://www.qiuxiaoshuo.cc/read/fcaas/ciqiqkkm.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