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二章 未雨绸缪

小说:明帝国的崛起  作者:九悟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明帝国的崛起 https://www.qiuxiaoshuo.cc/read/fqckk/facffmca.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朱厚照非常的聪明。张昭这个问题也不算是超纲。处在朱厚照这个位置,这些所谓的“帝王之术”一定会有所接触。
    靠儒家的半部论语可治不了国。相信这句话的人,大半都是属于“被治理”的对象。
    朱厚照微微皱眉深思着。
    半响,坐在半山亭中的朱厚照隔着案几看向张昭,尝试着道:“应该是天子和士大夫共有权力吧?”
    按照他内心里最深处的想法,天下大权当然应该由皇帝来掌握。这是他朱家的天下。但是,从他接受的正统的儒家教育、以及事实,这都告诉他,并非如此。
    以他父皇来举例子,他父皇是依靠诸位阁臣治国,善于纳谏。这是将手里的权利分出去。
    其实,外面的大臣们、报纸不说。他倒是很清楚,张昭给他讲的,他父皇早期登基时也曾想不依靠阁臣,而是想凭着自己的喜好做事。当时是做官技术一流的刘吉刘棉花、他父皇的老师徐溥依次为首辅。不存在任何的施政阻碍。
    结果如何?
    终究是没有把这天下治理好啊!早期弘治朝的盛世靠的王恕、马文升。一个吏部天官,一个兵部尚书,撑起大明的风气上的改革。刷新自成化朝以来郁郁、懒散的风气。
    他父皇由此领悟,“以国事累先生”,否则国家会出乱子。皇帝能否具体的执政,也是看人的。不是谁都有太祖高皇帝,太宗皇帝那样的水平。
    …
    朱厚照虽然在历史上名声不好,但仔细的读史书,会发现他只是喜欢胡闹而已,不想履行皇帝的责任,完全像是个叛逆期的熊孩子。还真没说要砍了那个大臣。
    这比之后面的嘉靖皇帝有人味的多。
    所以他在思考张昭这个问题是到没觉得被冒犯或者不快。他本质上并非秦皇汉武那样的强势皇帝。
    所以他能认识到,大明的皇权实际上已经处在和士大夫共治的阶段。早非太祖高皇帝能把“丞相”按在地上摩擦。
    朱厚照说完,将手里的酒杯放下,拱手一礼,诚心的请教道:“张昭,你以为这样的权力架构合适吗?”
    张昭微微一笑,“当然不合理!”
    朱厚照心情顿时一振,他就觉得外朝的文官们对皇帝限制太多。
    刘瑾听的耳朵微动,主动的给张昭添了一杯酒。按照老刘的禀性,这倒不意味着他把张昭当“大哥”。那怎么可能?但,这举动说明张昭讲的东西,他非常感兴趣。且愿意听张昭的高论。
    张昭喝一杯酒,观览着晚秋时节京师大学里的美景,一树黄叶,一泓清水,远山沧黄,大地将寂,“殿下,在我们中国的语境之中,通常是喜欢把皇权和相权对立起来。
    譬如:春秋、战国之时,帝王以国事托付给丞相。譬如:两汉时宰相权重一时,可与皇权相抗衡。隋唐开科举,至两宋时,文官集团成形。对皇权的限制就不仅仅是相权,而是整个官僚行政体系、以及地方上的士绅。
    在大明而言,太祖高皇帝废除丞相制度,但随后的大明天子并不能如太祖那般才华以一人治一国。则阁臣顺势而生。
    所以,纵观历史会得出一个结论,皇帝想要一个人治理天下非雄主不可为。正常情况都是要依靠一个团队来治理国家。
    那么,这就有一个问题:若读书人和天子不是一条心,为何要让他们加入这个团队来分享国家权力呢?
    殿下可还记得我的论述,天子有天子的权力和责任,大臣有大臣的权力和责任。不能让一些吃着大明的饭却砸大明的锅的人来分享国家权力。”
    朱厚照听的五分懂,但深以为然,“嗯。”
    刘瑾则是听的眉飞色舞,大受启发。按照张昭这个说法,那就是必须要建立起和自己一心的“小团体”,继而把控各个权力部门,继而执掌天下。
    等他为司礼监掌印之后可以试试。
    要不是受制于身份,他现在都想开口和张昭探讨一番。
    张昭哪里知道刘瑾把他的意思给理解偏了?完全是学歪了。继续“调教”朱厚照,说道:“当今御前会议成员便是大明的执政团体。若有损着大明利益的心的人,是绝不允许进入的。”
    朱厚照深以为然,道:“这是肯定的。”
    张昭继续深入的道:“历朝历代,选拔官员都是难题。春秋战国有贵族,有士,这些人往往充任官员。继而秦、两汉有举荐制,从而造就豪强、世家。
    所以,科举应运而生。两宋、大明都是科举取士,以此选拔人才。这是先进的。但时至今日,这种制度正在逐渐的丧失活力,是要逐渐的改一改了。
    推行义务教育,统一试行招考制度,令大明行政权力如秦汉之时直达最基层。这才是我所要讲的治国之方。”
    将到此处,张昭这才是“图穷匕见”。文官集团的根基就是“科举制度”。把科举慢慢的淘汰掉,改为“公务员考试”制度,则必然可以淘汰掉他们。
    李梦阳都能猜测到张昭鼓吹海权,很有可能会和大明江南士绅集团发声最尖锐的冲突,日后可能还要招到刺杀,张昭能猜不到?
    他在未雨绸缪。
    至于说儒学和科学的争端,任何学问都是要经世致用的,只要把考试内容都改了,且随着工业化的兴起,儒学自然的会慢慢的没落,变成一种哲学理论,而非是知道实践的科学。
    经济学、数学、医学、物理学、化学,这都不是儒家经典可以解释的东西!
    当然,等张昭和利益集团发声最尖锐的冲突之时,外在的表现必然是儒学和科学之争!凡是,都是要高举大旗的!
    匹夫之争,拔剑而起。朝臣之争,云橘波诡。国家之争,厉兵秣马。决定几百年走向的大势之争,则必然是思想!
    朱厚照细细的琢磨着张昭的话,他大概有点体会了。
    …
    …
    吃过酒,兴尽而散。朱厚照回宫玩耍。张昭知道如今随着弘治皇帝的身体不佳,还有张皇后对儿子的溺爱,八虎正在进献一些新奇的玩意给朱厚照。
    但他并没有劝谏朱厚照。
    第二日,边关一则新的情报引起张昭和朝堂的注意:鞑靼小王子派遣使团前来“求和”。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明帝国的崛起 https://www.qiuxiaoshuo.cc/read/fqckk/facffmca.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