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八章 事不过三

小说:大明小学生  作者:随轻风去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大明小学生 https://www.qiuxiaoshuo.cc/read/gagoo/fcomcgqs.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众所周知,大明朝廷各部往往不止一个尚书,其中一个是坐堂尚书,是管理部务实职的,其他尚书都是加的虚衔。
    比如大学士加吏部、礼部的官衔,主持工程修建的加工部官衔,总督加兵部官衔。
    一般总督是兵部侍郎,但资历比较深,或者位置及其关键的总督,会加兵部尚书官衔。
    最典型的就是九边之首宣大总督,经常是兵部尚书官衔出镇宣大。
    而坐堂兵部尚书出缺后,也会经常调其他兵部尚书级别总督来补位,这也是一种官场习惯。
    因为兵部的特殊性和专业性,总督回京当坐堂兵部尚书这样的调任,在大明实在太常见了。
    例如嘉靖十四年,当时兵部尚书汪鋐辞官后,就是宣大总督张瓒来接替的,然后张瓒又被秦德威干掉了,才又换成了王廷相。
    所以被徐老三喊了一嗓子后,众人才意识到,秦德威这个加了兵部尚书虚衔的浙闽总督,才是实职兵部尚书的天然候选人。
    听起来像是绕口令,但确实就是这么一回事。
    更别说秦德威还有宣大总督的资历,单论任职资格,谁能与秦德威相比?
    朝廷事务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与秦德威没有直接关系的事务,另一种就是与秦德威有直接关系的事务。
    推举新兵部尚书(管部实职的)这件事务,忽然直接与秦德威扯上了直接关系,那么这事儿立刻就大了。
    众人也忽然明白,那王廷相死皮赖脸的不肯辞职,到底是在等什么了。
    反正没人说话了,连小声讨论都没有了,所有人都在看夏首辅。
    其实对人事比较了解的人都能猜到,夏首辅打算推出的新兵部尚书人选是谁。没别人了,肯定就是两广总督张经。
    说起这位张经张总督,是夏言很早就开始培养的两大“军事人才”之一,在原本时空另一个是曾铣曾后爹。
    当初夏言把张经放到两广总督位置上,就是为了镀金去的。
    只是后来夏言被罢官时,张总督暂时失去了靠山,也就只好一直在镀金了,现在还是两广总督。
    所以按照正常计划,夏首辅今天肯定要把张经推举出来当兵部尚书。
    想到这里,众人心里默默吐槽,就目前这情况还推举个毛啊。
    张经只是个挂兵部侍郎的总督,在任职资格方面,也拼不过秦德威啊,他这个总督比秦德威水得多了,战功也差得远了。
    而且假如秦德威真有意执掌兵部,张经是否有胆量与秦德威直接正面单挑,只怕都要打个问号。
    大部分中间派都很想说一句:“识时务为俊杰,大势如此,夏首辅你就从了吧,别再折腾了,让大家都都难做。”
    夏首辅拧着眉头沉默了一会儿,脑中急速的回忆着官员名单。
    在他回归后,对高层人事名单很是梳理了一遍,好做到心中有数。
    片刻后,夏首辅终于又找到了一个候选人,对众人道:“朝廷还有一个兵部尚书,就是三边总督刘天和!”
    这也是一个非常老资格的边镇督抚,凭借在三边的功绩,也加到了兵部尚书。
    吏部尚书许瓒提醒说:“刘天和年过六十,身子不好。已经上了奏疏,要告老致仕了,人就在京城,等着陛辞和赏赐后便要返乡。”
    夏首辅抓住了救命稻草,哪轻易肯放手,“只要奏疏还没有批,刘天和就没有致仕!”
    理论上,夏首辅说的也没错,但是在众人眼里,实在有点强词夺理了。
    秦中堂最着名的代言人之一,掌道御史陈春忍无可忍的说:“敢问首辅,秦板桥回朝后,如何安排?”
    智商不够用的人,听到这句都不明白陈春到底是什么意思。
    但在场的人并不缺智商,立刻就知道陈御史在质问什么了。
    现在内阁里都有五个阁臣在位了,如果秦德威再回来,那就是六个了,这是不是实在有点冗余了?
    最妥当合适的安排,就是让秦德威以兵部尚书主持军机处,再挂个大学士虚名,完全独立的另起一摊子去。
    大概在皇帝眼里,如果让秦德威独立出去,然后和其他阁臣互相制衡,也是很可取的。
    有没有兵部尚书区别很大,秦德威出京前,就是以大学士主持军机处,如果立下功劳回来后,还是大学士主持军机处,那不就白去了吗?
    这就是陈春质问的核心所在,如果不让秦德威加官兵部尚书,还能怎么合适的安排?
    比兵部更好的位置不多,难道让秦德威当吏部尚书再兼个大学士?
    陈御史质问的角度很刁钻,让夏首辅难以回答。
    到此局面彻底失控了,夏言没有任何准备,全靠临场反应苦苦支持。
    便又拿出了首辅的威势,不容置疑的决断说:“上奏的备选又不是只能一个,刘天和与秦德威都可以列入备选,一起上奏,听由圣裁定下人选!”
    谁都知道,如果让皇上选,肯定还是选秦德威啊!众人也都心知肚明,这其实是夏首辅的拖延之计。
    但从程序上来说,夏首辅这么做没什么错误,廷推肯定是要上奏给皇帝的,所以挑不出理来。
    暂时也就先这样,这次廷推算是到此结束,三千里外的秦德威躺着成了准坐堂兵部尚书。
    夏言作为首辅,把控议题的能力还是有的,果断快速甩开了已经对自己不利的议题,转而进行下一个。
    然后众人便听到夏首辅开口说:“今日奉旨内外集议,除了推举兵部尚书之外,还有对内阁进行整顿,仍然需要诸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有人问道:“怎么个整顿?”
    夏首辅继续说:“内阁与其他衙署本是各司其职,不该太多交叉兼职。如今阁臣中兼职太多,此为弊端也!”
    这话在明面上没有问题,阁臣位居中枢辅左皇帝,除了极少数个别情况,一般不会兼任其他衙署官职,以免出现一个人串通上下内外的弊端。
    而当前阁臣除了数量多,兼职情况确实也比往常更泛滥,张潮张老师兼了礼部尚书,不安分的秦中堂更不用说了,就连末尾的张邦奇还兼着詹事府詹事。
    不过夏言的话看似公道,但所有人都知道,其实是冲着张潮去的。
    夏首辅真正在乎的不是兼职不兼职,而是礼部尚书这个位置,而且夏首辅也不怕别人看出来,这就是阳谋。
    开门见山的说完了议题后,夏首辅又转向张潮,询问道:“你以为如何?是不是要以身作则?”
    武英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潮最近包括今天为什么低调,原因就在此了,他本身就已经成为靶子了,越高调破绽越多。
    眼看着夏首辅终于把话题引到了自己身上,张潮叹口气,回应说:“首揆所言极是,以内廷官兼外职,确实容易滋生弊情,理当把兼职辞掉。”
    夏首辅也不怕张潮抓着礼部尚书不放,如果张潮不愿意顺应形势辞掉兼职,马上就会被攻讦为贪婪。
    不是每个人都能像王廷相一样心志坚定,任由别人怎么说就是死赖着不肯辞官。
    只要丢了礼部,秦党牢不可破的坚固壁垒,就会被打开一个口子了。
    在众人的关注下,张潮对夏首辅继续说:“为表对首辅整顿内阁的支持,我意欲辞掉武英殿大学士,只当一个礼部尚书!”
    夏言:“......”
    有人不讲武德!他脑子忽然有点乱,需要整理下思路。
    按照常理来说,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如果要拆开,肯定是辞掉地位略低的礼部尚书,只保留地位更高的大学士。官场规矩就是人往高处走,谁愿意做官越做越小?
    可张潮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不愿意当大学士,只愿意当礼部尚书,这让众人全都没想到。
    官职越当越小的决心,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但众人仔细品味过后,发现张潮这样做,属于路走宽了。
    第一,有夏言和严嵩在内阁,将来可能再多个秦德威,张潮在内阁根本没可能抢到执政实权,只会成为虚名大学士。
    第二,张潮如果在内阁,秦德威回来后就会有点尴尬。
    作为学生,实在不好直接越过老师,排名在老师前面,所以张潮会挡住秦德威前进的脚步。
    于是张潮可能就在琢磨着,干脆就辞掉大学士,回归外朝。这样就能与秦德威错开,不会再发生挡住秦德威前进道路的尴尬情况。
    夏首辅面沉如水,内心又快气炸了。要你张潮一个大学士有什么用?他夏言想要的是实职礼部尚书!
    张潮面朝夏言,朴实厚道的说:“听到首揆时常说,阁臣数目太多了。
    故而今日我主动辞去大学士,减少了阁臣数目,也算是响应首揆的号召,为首揆分忧了!”
    张老师的不按套路出牌,又一次打乱了夏首辅的布局,正当夏言绞尽脑汁,正寻思怎么应对的时候,在内阁敬陪末座的张邦奇也站了出来。
    他先对夏言说:“首揆所言极是!”又对张潮说:“玉溪所言也极是!”
    然后面朝众人,沉声说:“当初为方便东宫监国,我张邦奇才以詹事兼了内阁大学士,如今皇上苏醒,我也就没必要继续做大学士了。
    故而今日遵照首揆建议,辞去东阁大学士官位,从内阁离开,回詹事府做辅导东宫的专职!”
    虽然有张潮珠玉在前,但张邦奇的这个表态,还是让众人吃了一惊。
    不过仔细琢磨后,众人也就猜到,张邦奇大概已经是被打击的心灰意懒了,没兴趣继续呆在内阁这个是非地了。
    最近张邦奇的表现一直很消沉和萎靡,不复去年那种上蹿下跳的劲头。
    有不靠谱的小道消息说,秦中堂威胁要杀他全家,然后张邦奇就像被捏住了卵子一样。
    而且张邦奇所依靠的严嵩也怂了,所以张邦奇现在是一个完全失去斗志和进取心的状态,想着缩回詹事府一亩三分地,也是情有可原的。
    如果张潮和张邦奇都辞掉大学士,内阁人数冗余的问题忽然就这样解决了。
    那么夏首辅整顿内阁的抱负算不算实现了?该不该恭喜夏首辅?
    看着内阁只剩下了夏言、严嵩和凑数的张璧,反正众人莫名觉得有点诡异。
    夏首辅瞬间有点不知所措,场面再次失控!
    自己想要的是礼部尚书和詹事两个实职,但这俩货居然不约而同的扔下大学士跑了,一个实职也没给自己留下!
    事先谁踏马的能想到,我大明朝居然有主动自求降级的官员,还一出现就是两个!
    本该是凑数的文渊阁大学士张璧,此时一脸懵逼。
    作为一个秦党的外围盟友,他自己也承认,在内阁就是一个混子,还是最不起眼的、经常被人忘的混子。
    无论夏言、严嵩、张潮还是张邦奇,存在感都比他强得多。
    忽然间,就可能要成为仅次于夏言、严嵩之下的人物,这让完全没有准备的张璧有点慌。
    他很有自知之明,跟这两狠人在内阁,绝对没有好日子过!看看当初的翟銮,都被挤兑成笑柄了!
    而且关键是,他张璧和夏言、严嵩都有点旧怨。
    当初张璧当过几年詹事,夏言为了让老师陆深当詹事,在立东宫时,把张璧弄走了,因此而结怨。
    后来张璧作为湖广帮头领、张居正同乡前辈,在严嵩和秦德威之间,选择了似乎更有诚意、还明显要提携张居正的秦德威,又因此与严嵩结怨了。
    看看夏言,又看看严嵩,张璧很明确的认识到,这样的内阁,绝对没法呆了!
    除了秦德威,这游戏没人玩得起,做人还是急流勇退吧!
    下定了决心后,张璧对夏首辅开口道:“那个,我才浅德薄,不配位列中枢,正好首揆意欲整顿内阁,就把我裁汰了吧。
    而且我年事已高,近来病情缠身,又不耐北地气候,欲祈求放归南方颐养。”
    夏言面色阴沉,一言不发。
    张璧也不管夏言什么反应,说完就完事了。大家都是大学士,难道还能强逼他不准走人?
    廷议之前,外朝官员们绝对想不到,能看到这样的内阁大戏。
    本来还熙熙攘攘的内阁,瞬间就要变得空空荡荡了,只剩夏首辅和严次辅大眼瞪小眼了。
    趁着冷场,严嵩心里正在飞速的计算和推演,如果自己这个时候,也提出辞职,情况会怎样演变?
    会不会变成夏言的大型社死现场?夏言会不会当场崩盘?皇帝会不会产生猜忌直接把夏言弄死?
    “咳!”严嵩清了清嗓子,想着说两句话试探一下局势。
    夏言勐然转头,凶狠的盯着严嵩,目光仿佛能杀人,口中蹦出了四个字:“事不过三。”
    严嵩真被吓住了,低眉垂目的回到原位,站立不动。
    必须要冷静!秦德威才是真正的大患,如果把夏言一下子打死了,来自秦德威的压迫岂不全由自己承受了?
    现在自己的人设是跪舔夏言,稳住不能崩!
    如果要找一个词来形容今天的廷议,很多人只能想到一个词,那就是“一地鸡毛”。
    陈春陈御史忽然说了个冷笑话,打破了沉寂气氛:“秦板桥回朝后,倒是不缺位置了。”
    夏首辅、严次辅、秦中堂,多么标准内阁人数,多么传统的内阁组合。
    放到史书上,这绝对是最和谐、最默契、最有爱的内阁组合,只怕能与杨士奇杨荣杨溥、李东阳刘健谢迁这些着名的内阁组合争辉了。
    拳怕少壮,就是不知道秦中堂以一打二,能不能打得过。
    忽然有人大喊一声:“夏首辅威武!”
    众人循声望去,却见徐千户在外面扒在窗框上,朝着这边看。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大明小学生 https://www.qiuxiaoshuo.cc/read/gagoo/fcomcgqs.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