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五章 重农

小说:明末皇帝分身  作者:香港大亨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明末皇帝分身 https://www.qiuxiaoshuo.cc/read/gcfm/gmsogik.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二月,农忙时期。一年之计在于chūn,无论文明达到什么样的高度,也不得不重视农业。因为,没有农业产出的粮食,人们最基本的吃饭生存,都不能获得解决。
    重视农业,是历朝历代政治家的一项最基本政治行为。皇帝、宰相在农忙时,亲自务农,虽属作秀成分居多。但是,自古以来,务农务出经验的皇帝,也为数不少。哪怕悟不出多深奥的道理,也会通过亲自务农,了解农民的辛苦。. .
    在二月份,肖图白同样和历朝的统治者一般,用参与农业生产,来表示自己重视农桑的态度。与皇帝们在深宫里面的皇庄种田,伺候皇帝种田的,都是一帮子文武百官不同。肖图白是真正在葛沽农产务农,接近的也是真正的一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天津葛沽农场,作为特区最大的农业生产基地。
    与别处的农村最大的不同是,水利设施完备,从沟渠灌溉、排涝体系,到提取地下水进行灌溉的风车灌溉系统。
    整个水利设施的完本,已经节省了人多提水的人力物力。在古代,灌溉是一项非常耗费人力的事情,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农田水利不发达,占据不了良田,耕作劣质田地的农民,用水桶挑水灌溉,奔波几里路,农忙时奔波上千次,也成为了稀松平常。
    小农经济体制中,上等的良田,临近水源。拥有上等的良田,无需多cāo心。便能够获得良好的收成。而这些好田,往往被豪强、富户们占据,普通的农民,往往是离水源较远的劣田,光是农忙时候提水灌溉,已经领人耗费了大量的时间、jīng力了。. .
    甚至,一些霸道的地主,为了占据更多的灌溉资源,不允许别的农民,到自己的水源附近提水。在古时候。两个农村为了争夺水源。进行惨烈的厮杀、械斗,也是非常常见的。有人说,古代农民战斗意识不强,容易被愚弄。但是。这是与农民切身利益无关的情况下。他们才显得人畜无害。一旦涉及到农民切身利益。两个村庄可能为一条灌溉小溪,打出比战争还惨烈的混战。
    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的北方人不愿意搞农田水利。而是一部分占据了临近水源的良田的地主、宗族。并不愿意搞农田水利。其一,搞农田水利,就意味着自己的水源被外人瓜分一部分。其二,搞水利是要出钱的,朝廷说要搞水利,肯定要地方自己出人出力。
    尽管很多人知道,水利建设对于长远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到了北方,执行起来却是困难重重。
    南方的情况有点特殊,北方的一些田地,由于土地贫瘠,每亩也就象征xìng的征收几斤粮食。而南方最高的一些地区,则是一亩田征收2石粮食。原因是,太祖皇帝对陈友谅、张士诚与其争夺天下耿耿于怀,对于一部分张士诚、陈友谅的旧地盘,征以重税。
    总体而言,整个江南地区的田地产量高于北方,赋税也同样较高。因为承担非常高的赋税。农田水利、良种,等等各种先进的农业技术,在南方更普及,原因是被高赋税压迫出来的。
    北方的赋税压迫较为轻微,所以北方的农村更为保守,不愿意革新技术,不愿意耗费巨资搞农田水利。
    其实,在16世纪末期,明朝就不断有重臣,在北方推广水利建设和普及良种。但是,这些旨在提高农业产量的改革,皆是无疾而终。其实,光是农田水利和良种获得推广,北方的粮食产量至少能够提高两三倍。
    可惜,北方的农业改革,阻力实在太大。历史上,清朝对于北方,则是采取用刀子进行圈地运动。大量的田产,被八旗贵族强行掠夺。加上,清初北方人口历经浩劫,仅剩下1000万人,推行农田水利和推广新作物的阻力,有所减缓。
    到了康熙年间,在北方大力推广玉米、红薯、马铃薯等等作物,令人吃糠拉稀,于是出现了所谓的“盛世”。
    清朝所谓的盛世,水分非常大,主要是受益于美洲作物的推广,人口以三十年增长一倍的自然增长规律进行膨胀。
    按照小农经济的标准,盛世取决于人口多寡、仓库中粮食数量,人多粮多就的盛世。像康乾“盛世”,百姓普遍衣衫褴褛,人均财富少的可怜,毫无富足气象。哪怕是“盛世”,也的中国有史以来,最穷的盛世。
    肖图白并不喜欢单纯堆砌人口的数量,而是更重视人均的财富和受教育程度。以及军事、科技、经济、领土等等各方面综合实力。
    在肖图白看来,盛世应该是国民创造财富的能力,以及人们享受的生活质量富足,这才配得上盛世。
    以发展农业经济而言,如果,大多数农民是靠玉米、红薯、马铃薯之类的粗粮果腹,大多数百姓营养不良,显然是称不得盛世的。
    以饮食而言,盛世的标准,应该是百姓可以天天吃得起肉。如果天天吃得起肉,最起码在饮食上,就算不上盛世。
    “国师大人,农场今年的计划,种植20万亩的粮食。粗粮、细粮各一半。剩下20万亩田地种棉花,全力供应特区的棉布产业。此外养殖业10万亩,确保年提供100万只家禽和5万头家畜供应市场。此外,烟草、茶叶、辣椒、药材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占据10万亩。今年的目标是,农业产值达到700万两!”农场的大管家杨斗充满自信说道。
    肖图白点头说道:“这个目标是很科学的!农业并不仅是粮食产量,而是土地的综合经济效益。还有。烟草等等作物,对于土地的伤害比较严重,种植了烟草后,多采用抛荒、休耕等等方式,恢复土地的肥力。还要充分利用蚯蚓的作用,蚯蚓既能改善土地的盐碱化,也能够改善酸化土壤。让一些土地,循环用于养蚯蚓,可以对耕地起到恢复和保护作用!”
    事实上,天津葛沽农场的存在意义。主要是外部粮食、资源断绝的情况下。自给自古时期的准备。
    而现如今的天津,大多数的粮食、资源,皆是来自于进口。在大量rì本、朝鲜的粮食,被被存入天津的粮食库存中。使得天津的府库中粮食。是在不断的增长中。
    但是。哪怕外来的粮食和资源,价格再便宜,数量供应再充足。也不能将葛沽农场推平,开发成工业、商业用途。
    因为谁也不能担保,永远能够从海外买到便宜的粮食。
    参观了葛沽农场的劳动场面,肖图白与陪同的文官、军官们,为了表示重视农业,也亲自下田,参与农活,以农民们打成一片。
    肖图白在现代社会,从来没有亲自下过田。但是,穿越到明朝,身居高位后,却首先虚心的学会务农!
    务农是政治态度!
    连务农都不会,其执政能力,是不会被古人认同。
    事实上,肖图白之所以亲自参与劳动,也是避免自己提出一堆的理论,但是却脱离生产,不切实际。理论再好,也需要懂得生产,才能够发挥出作用。
    而在参与农业生产过程中,肖图白更主动与农民们交流,关于农事,农业技术,以及农场的管理经营。基本上,肖图白通过七天左右的时间,与一百多名农场不同阶层的农民农民进行交谈。
    有普通的雇工,也有技术人员,中层的管理,等等绝大多数人提出的看法,无论肖图白是否认同,皆默默令人记下来。
    “国师大人,农场的这种管理,采取雇佣制,大锅饭。好的农民和差的农民,区分不出来呀!如果,把田地分包出去,有本事的和没本事的,自是能区别开来……”一名40多岁的老农犹豫说道,“而且将农场的田地给佃出去,每年总产量会有所提升的!”
    “这位大爷,你提出的看法,我比较赞同。但是,我们考虑的角度不一样!分包出去了,或许田地的总产量会提升。但是,提升的有限的,而且,会浪费大量的人力!你看,现在我们农场哪怕加上畜牧业和销售人员、技术人员,才8000多人。8000多人,便将50万亩田地,打理的井井有条,产粮食、产肉食,产棉花、产烟草,虽然不算最优秀,但是总体而言,是合格的!若是分包出去,需要多少劳动力?我看,至少要五六万人吧。多浪费了几万人力物力,粮食能增产多少?”肖图白问道。
    “我看能增产几十万石。”老农认真考虑说道。
    肖图白笑道:“50万石去算!一年增产50万石粮食,也就是增加20万两银子的经济效益。但是额外付出了5万劳动力。而这五万劳动力,节省出来,从事工业商业,一年最起码能创造个100万两银子的效益吧!再说,原本8000人去管理50万亩田地,现在让五六万人去管理。总产量高了,人均的产量却是低了。总体而言,只有极少数种田能力好的农民,在承包土地后,能获得更高的收入。绝大多数农民,在承包后,人均收入会大大的降低!现在国家动乱的情况,并不是粮食总产量不足,而是不均啊!穷人,太穷了,遇到灾荒买不起粮食吃!所以,最关键的是,提高大家的收入。有了收入,有了银子,地主家中堆积如山的粮食,也愿意卖给穷人的吗!”
    有时候,农民起义的原因是,农民觉得没饭吃,要地主开仓放粮。地主心想,你给钱,我给粮。穷的揭不开锅的农民,哪里有可能有银子?于是,双方谈不拢,就爆发了底层农民揭竿而起的现象。
    解决社会最尖锐的矛盾,最关键不是要把粮食产量提高,而是提高普通的人收入,要大家有钱买粮食。粮食产量再高,也是地主家的,地主会无偿把粮库里面的存粮,提供给穷人食用?
    老农搔首,不好意思道:“大人想的,比小人琢磨的更有道理。”
    肖图白与不同的农民进行交心后,对于农场的实际情况,了解的也更深刻。总的老说,这个年代的农民,种田的能力不俗。
    在先进的技术被他们掌握后,能迅速的消化。并且,只要肯投入本钱去做农业实验,农业技术也时不时的取得一些惊喜。
    虽然,智慧的火花,燃烧的还不够彻底。
    但是,肖图白知道,给这些农民们普及更多的知识,让他们有能力去总结知识理论,先进的农业技术的发展、积累,总是会加快的。暂时而言,肖图白不是农业专家,能够做到的仅是,给农民们扫盲、普及知识,鼓励他们去钻研、思考,剩下的就不要去管他们了。
    农业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并不是你要管,就能管得好的!
    哪怕一两个才智过人的管理者,能够想出一两个好办法,但是不可能顾及到整个生产过程的方方面面。整个行业的创新、改进,应该是从事这个行业的劳动者,集体推动!
    中国古代的大多数劳动者,有时候不缺乏创新,也经常琢磨出一些先进技术。但是,由于他们不懂文字,不会记录,不会总结,绝大多数的技术创新,都是白白的忘却了、失传了。如果人类能够记载更多的劳动者们的灵感、火花,那么技术的发展速度,恐怕会达到一个极其惊人的速度。
    中国古代的工农业生产技术,长期的领先有世界,主要是因为中国很早发明了书写纸和印刷术。这两项技术,让中国的大量技术,被用文字记载下来。从而,技术积累速度,领先与世界其他国家。
    而到了大航海时代后,纸张、印刷已经在中东、欧洲逐步普及,中国文明的独有的技术积累优势,便逐渐的失去了。
    但是不要紧绝大多数的技术创新,其实是一线普通劳动者,智慧火花偶尔燃烧时,涌现的灵感。只要这些灵感,能够被多记录下来一些,技术发展的速度,就无需担心。所以,天津特区采用的方略是给劳动者进行文化扫盲,让更多劳动者掌握文字这种工具,自然而然的能够加快科技的发展速度。(未完待续。)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明末皇帝分身 https://www.qiuxiaoshuo.cc/read/gcfm/gmsogik.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