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朝议

小说:隋太子  作者:拾新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隋太子 https://www.qiuxiaoshuo.cc/read/gqsfi/fkifgiof.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皇帝杨广,乃是于十日之前,正式以“巡游”之名,到达了江都之地。
    在之到达后,各种防卫,皆是杨昭以命,急调随行的杜如晦在负责。
    然于此间,一些重新复苏的江南世家,包括一些本地吏者,开始主动向江都行宫而去,请见皇帝杨广。
    此中人之于目的,不言而喻。多是偷奸耍滑,或想要一飞冲天之辈。
    自然也有人嗅到了政治气息,希望接触当下的皇帝杨广,来达到个人之目的。
    面对此事,如何处理,实际事关如何对待老杨的态度问题。
    杨昭并没有打算以强有力的方式,选择直接登基为帝,正是希望提供一个缓冲。
    但夹在皇权之间,也容不得他做过多之犹豫。
    杜如晦将此事送来,以问询他策,实际已经代表大多数投效他之人,又一次表明了态度,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皇帝杨广的身份地位问题,必须尽管处理好,否则于江南之事,只是开端,终归堵不住幽幽之口。
    当然,在解决这个现实问题上,足见之是个非常考验杨昭这个大隋储君,当下的监国之人,政治智慧的时候。
    杨昭的处置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可以见,但必须由杜如晦亲自做以挑选以见之。
    并通过见面之人,向外逐渐传递出,老杨打算退位让贤之消息。转化当下的不利局面,为有利局面。
    做出这等指示之后,杨昭暂时将目光从江南移开。
    江南之所,作为他抓在手里,于这些年来的经营核心,又有杜如晦亲自坐镇,加上忠于他的兵士于地方驻守,实际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
    解决大隋天下时下之于一些紧迫危机,比如山东、辽东多地还没有平定之乱,回迁逃离之流民返回居住地,并防止关陇世家的又一次反扑……此中之事,方以为急迫之事。
    当然,目前他于关中之视察,实际又给关陇世家,发出了一个明确之讯号,想必各大世家门阀,又能安分一段时间。
    借此中时机,在朝堂经过一月的周转,恢复正常之后,自然是于朝中一些关键职位上的官吏,以进行安排调动。
    便是在可见的将来,走上那个位子,杨昭也必须借此时机,于朝内安排上可信之人。
    这里的可信,不是于之有多么忠诚,而是能于大隋忠诚,于大隋天下办实事之人。
    过去数载,内忧外患之下,大隋朝堂内部,实际已经涌现了一大批“占着茅坑不作为”的庸吏。
    这群庸吏,无论是于朝堂运转,或是于地方官寺治理,都没有尽到各自职责,其中还不乏与盗匪共谋之人。
    老杨于天下的方针政策,导致了大隋天下大乱是一方面,一些官吏的“吃里扒外”,借机富足个人的“钱袋子”是另一方面。
    这些情况,当杨昭处于东郡,梁郡之地时,于地方就有过充分的了解。
    王商专门负责的谍报,亦有过打探。
    然,想要进行相关之改变,包括未来,试验性的于某些法令进行改变,必须要有一批维护之臣子,拉拢一批,打击一批。
    毕竟,事情是人做的,大隋之治理,同样是人为参与。
    此其中,以为大隋之重要权力机构,当以率先进行人员布局。
    于此之展开,自上而下,就不得不说下大隋先行之制度。
    大隋当下之中央制度,乃是先帝杨坚,即杨昭的皇祖父杨坚,于大隋建立,其人正式即位之后,以废除北周凭《周礼》六官建立之官制,开拓创新,以行的新的官制。
    此中以尚书、门下、内史之三省制以为绝对核心。在此中,尚书又以为为首。
    正如常人平日所言的那般——尚书省,事无不总。
    尚书省中的最高职位,以为尚书令。
    于数年前,即于大业年间,以楚国公杨素为尚书令。不过在杨素死后,老杨也就没有让人补尚书令这个空缺了。
    其实,不仅是尚书令,像左右仆射,当夜也处于空缺之内。此三者,地位实以崇高,并为真宰相。
    老杨这么做,杨昭实际能理解,这正是老杨集中皇权的一部分。
    然而,过度的皇权集中,实际很容易导致在皇帝的错误安排下,让整个国家都陷入危难之间。
    就如同刚刚过去的三次北伐之战一样,不仅让大隋伤筋动骨,甚至若非杨昭及时出手,于平叛之间,里面狂澜,加上江南之补给,只怕已经改朝换代。
    正确的做法,自然是恢复尚书令等职,以人任免,帮皇帝分担要务,分担危机。
    但杨昭暂时没有这种想法,原因很简单,时下之大隋,在经历过内部之乱,仍需一个强有力的掌控者,将之带到正确路线上,而非出现太多异类的声音。
    他之于自身,有把握,更有信心做好这个掌控者。
    遂而,他要实际变更的,乃是三省之下的各主吏,亦为朝中实权位置。
    十月初十。
    天气晴朗,大兴宫内,又进行起了常朝之会。
    但因昨夜从东宫传出的一则消息,实际让大殿内的每个人,都有些站立不安。
    一月之后,皇太子杨昭终于要对某些职位动手了。
    忐忑者有之,期待着有之……
    总之,宽敞的大兴殿内,站立着密密麻麻的朝臣,每个人表情皆不一样。
    待内侍言之皇太子至时,殿内官吏才开始躬身行礼。
    作为监国之人,杨昭又以为储君,自是在龙椅下方,布置了一个小小的案几。
    过去一月时间内,每逢朝会,他都会坐在上面,以听朝臣之辩论,并以颁发各种政令。
    杨昭一落座,其之目光,不由自主将殿内众人扫了一眼。
    但看大殿最前方站立者,以为三师三公之属。
    此中之担任者,更代表着一种荣誉。
    而时下之太师、太傅、太尉,皆以为空缺。含司徒者,亦属空缺之席。
    站在最前面的,则是当下之司空,光禄大夫,宁陵候苏威。
    与苏威之后者,分别为黄门侍郎裴矩,御史大夫裴蕴,内史侍郎虞世基,如果再算上而今以戴罪之身,处于家中的大将军宇文述,正当凑齐朝臣所言之“五贵”。
    此中五人,以为老杨最为信任之五人,便是于老杨于北伐之战中,轮流掌控着朝中权柄。
    齐王之乱时,于裴矩和裴蕴二人,当日留守于洛阳,也是为杨昭最先效命的二人。
    苏威则是同宇文述,来护儿一道,处于边关,支持相应战事。
    虞世基则是留守长安,当日为杨昭长子杨倓还辅导过学业。
    上述数人,无不是老奸巨猾之辈,但于朝中,也有超乎一般的影响力。
    在得长安,占据大兴城后,苏威、宇文述得杨昭之诏返回,来护儿继续驻守,其他人也纷纷应召来到长安,辅助稳定大局。
    从此处看,且以为识时务者。
    杨昭也没有过分苛刻,多以礼相待,官复原职,大胆用之。
    此中态度和做法,才是能于一月之内,稳定朝政之关键。
    对于杨昭所行之事,尤其老杨“巡游”江南一事,加上宇文述,此中五人若是看不出实情,那才是白活了。
    杨昭亦知此,遂以此五人继续重用,但防备却是丝毫没有减轻。
    今日之于相应职务调整,杨昭也没有直接盯在这五人身上,毕竟大隋的朝堂,还需要这些人继续稳固。
    这些人暂时不好动,且观之多数老实,也没有动的必要。
    他的目光,放在五人后方,空缺的一些职位上。
    即六部尚书位上。
    吏部尚书牛弘于两月前,刚刚病故,是以有所空缺。礼部尚书杨玄感,在去岁时起兵造反,后老杨一直处理前线战事,同样未有任免,是以空缺。
    这两部,也是杨昭今日打算推选任免,掌控于手里的关键。
    其余四部,当下皆有人主事,不好做以直接调整,且多属于可以拉拢团结之对象。
    如兵部尚书段文振,前番因阻止齐王杨暕谋反,而被杖责下牢狱,时下身体还没好,正一瘸一拐的为杨昭赐座后,于边缘处。
    且道段文振本人,自前岁上任兵部尚书开始,一直反对老杨之继续北伐,于老杨所行兵事,多有不瞒,在于兵事改制方面,杨昭前一日与之聊了聊,发现其人多有相通,自被之打上了“友军”的标签。
    段文振之右侧,闭目养神的中年人,正是当下的刑部尚书卫玄。卫玄是今年正月刚刚上任的,其人出自名门大族,过去数载,无论是平叛,还是于地方治理,都有贤德之名。
    对于卫玄此人,杨昭在先前的接触中,能够看出,此人是绝对的中立之人,只是被杨昭打上了“可用之人”的标签。
    再往右看去,则是皱着眉头的民部尚书樊子盖。樊子盖,老家乃是庐江人,不论民间传闻,还是朝野为吏,在杨昭的接触和观察下,此人属于绝对的清廉之人,以之督管民部,这一重要职能部门,杨昭也没有打算更换。他内心,甚至有意将此人,加以重用,更进一步。
    至于六部最后的工部尚书,正是因病,今日未能来朝的宇文铠。
    ……
    片刻之间,杨昭将这几十日来,所见的熟悉面孔,从前到后扫了眼。
    接着,他咳嗽一声,声音洪亮道:“今日朝会,诸位可有要事?
    若有要事需要商议,不妨到来,以为商议!”
    这也算是朝会之于流程,就相当于内侍高声言之“有事上奏,无事退朝”一样。
    他这一开口,还真有人马上出列了。
    出列者,不是别人,正是樊子盖。
    先前主持的数次朝会中,杨昭对樊子盖本人,也是弄得透彻了一些。
    此人实在是一个为民的好吏,可以说每次朝议,基本上,都和民生息息相关。
    且于平日间,经常和虞世基争得面红脖子粗。相比较而言,虞世基自属于圆滑之辈,遂在朝中的党羽颇多,樊子盖则显得势单力薄,声援之人,也就拿固定的几个。
    御史张青是一个,工部员外郎李璠是另一个。
    这次樊子盖出列,也不知道要说什么,杨昭渐渐坐直了身子,之于下首的臣子们,也都望了过来,甚至有些人下意识的远离了樊子盖。
    “微臣有事奏!”
    樊子盖朗声道,身体站立笔直,就如同一颗青松。
    他说完之后,看了眼上首之皇太子杨昭。
    杨昭见此,颔首道:“樊尚书有何事,尽管到来!”
    樊子盖又一礼,道:“微臣请谏,当下大隋,以关中为首,正值民生恢复之时,百姓对缺粮食,然见长安之所,权贵朝臣富贵人家,饮酒无数,何其讽刺。
    微臣以为民部尚书,请朝廷下令,颁发‘禁酒令’,为期两年,两年后,待关中及天下多地,粮食恢复,百姓有所衣食,粮价稳定之后,以适时做出更换!”
    樊子盖这话一出,朝堂之上,全是议论。
    颁布禁酒令,实际在梁郡、东郡时,杨昭建议多地长吏有过实行,时下关中之于祸患,确实该如此。
    杨昭早两日,本想自己提出来,今次樊子盖能率先说出,也就剩了他的一些口舌。
    果然,在此事上,因秉持大义,为民生之举,且适合当下现状,无人出列反对。
    “就依樊尚书之言!”
    杨昭一言定意。
    樊子盖刚刚回到原来的位置,苏威随之站了出来。
    这些时日来,苏威于朝议之上,很少表达个人想法。时常当一个“吉祥物”一样,一般是从朝会的开头,站到朝会的结尾。
    每当杨昭有问询的时候,苏威才会被动出列,以作回应。
    今日突然出面,所为何事,很多人心中皆有惊疑,连杨昭他同样如此。
    按照王商汇报,苏威本人自回到大兴城的府邸,并叫上兵权之后,即很少与人交往,便是有客到访,也时常以回绝。
    这次出面,又是为了什么?
    杨昭渐渐有种不好的预感。
    好在苏威没有让旁人久等,他之出言,说出了让很多人意外的话。
    “启禀殿下,微臣这几日颇感身体不适,请以辞官回乡,请殿下允许!”
    这话一落,苏威直接当众取下了乌纱帽。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隋太子 https://www.qiuxiaoshuo.cc/read/gqsfi/fkifgiof.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