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书法盛会(二)

小说:三国演史之列侯争霸  作者:帝献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三国演史之列侯争霸 https://www.qiuxiaoshuo.cc/read/ifamm/fmisckqg.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原文再续,书接上一章。
    没能带上手机或是其他具摄影功能的电子设备穿越至东汉真的是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
    否则,自己一定将面前这些石碑上的经书真迹逐一拍摄下来,这般完整的经典石刻文献,任何一张在拍卖会上都会价值不菲。一整套的完美艺术真品肯定会价值连城。
    想到这里,向介不禁莞尔而笑:自问不是一个视财如命之徒,居然会有如此天马行空的非份之想。
    但,眼前的熹平石经对任何一个钟爱书法艺术的人来说都是一个无法抗拒的无价宝藏。
    然如今路在何方尚不知晓,回去现代之路遥遥无期!一切都是水月镜花。
    立于开阳门外的石碑一共有四十六碑,高三米,宽一米多。
    《周易》、《尚书》、《鲁诗》、《春秋》、《仪礼》、《公羊传》儒家七经从隶书一体写成,历时八年才完工。可谓乃呕心沥血之作。
    所以,在竣工之日,已引来车水马龙,络绎不绝。
    有一点向介却不知道:如果能让石碑上的真迹垂范百世固然乃一美事,但接着发生的事,如果向介能有机会将心之爱兼收并蓄,不仅可令他名利双收,对后世的影响用“功德无量”来形容亦绝不为过。
    “终来矣!”
    马日磾的声音刚落,众人已发出雷声的欢呼,显然来者定非等闲之辈。
    向介扭头一看,来者居然是他认识的。心中不禁暗暗自责:
    为何没有想到如此一个在东汉末年艺术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呢?眼前的石刻不就是这个倡议者首先提出来的吗?
    “操以为伯喈兄尚在江东隐居……”
    曹操的自言自语让向介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与曹操一样认为眼前的大文豪此时仍在云游四海。故才会将其忽略。
    来者共有六人,走在最前面的乃孔子的第二十代孙孔融与东汉末期的大文学家蔡邕。
    在向介的心目中,蔡邕绝对是东汉后期最被人低估的人物之一。
    一般的人看《三国演义》的时候,都只爱留意军事谋略,武艺对决方面的情况。然文人出身的向介刚偏爱艺术方面的人物。
    全能型的蔡邕正是他最为喜爱的文士之一。
    跟在两人后面的是清一色的少年人,向介只认得其中一个乃女扮男装的蔡文姬,她身旁的两名同龄人与她一样均是唇红齿白的翩翩公子,给人的印象就是脂粉味太重。
    向介早年曾跟卑弥呼学过忍术,所以对化妆之术稍有研究。细看之下,此四个年轻人之中应该有三个是乔装打扮的窈窕淑女。
    向介的眼力不错,在蔡邕与孔融身后的确有三个女孩子。她们就是孔融之爱女与蔡邕的两位千金蔡文姬与蔡贞姬。
    而那位如假包换的少年公子则是孔融的未来女婿羊衜。
    羊衜此段时间一直留在雒阳等候其父的到来。因为其父羊续即将前来京师任太常一职。
    事实上,年仅四十八岁的悬鱼太守羊续此年尚未到得及至雒阳就职就得疾而卒。只是其时的通讯方式比较缓慢,羊衜不知其父已亡,尚留在孔融府中静候其父。
    蔡邕之所以会出现在雒阳,原因有三。
    一是因为蔡邕宝贝女儿的心上人正在雒阳。蔡贞姬思郎心切,经常缠着其父央求前往京师;
    再是蔡邕一直心系大汉,渴望能为国效力之心从未变改,碰巧大将军何进又召开他回朝;
    三是知道马日磾于太学举办一个书法大会。如斯盛会一生难逢,焉能轻易错过?
    于是,蔡邕父女三人风尘仆仆赶至雒阳其挚友孔融府中落脚,因为一路太过劳累,才致今天姗姗来迟。
    曹操与蔡邕多年至友,一见蔡邕出现,自是喜出望外,上前与其紧紧拥抱,其余众人亦自上前与两人施礼问候。
    寒暄过后,蔡邕站在熹平石经前思潮起伏,感慨万千。
    自己多年的心血结晶如今为世人所敬仰,得此成就,夫复何求?
    立于蔡邕身旁的曹操心有他想,再次提出此次聚会的真正意义所在——太学论书!
    此议再出立即获得全场一致赞同,毕竟这正是众人热切期盼的一刻。
    但很快,众人又面临一个新的问题:该以何种方式来相互切磋书法呢?
    众人兴致盎然,各抒己见。但最后,他们都赞成书法界老前辈张芝的建议。
    因为他的意见简单而直接,一针已见血,肯定能行之有效。
    其实,张芝亦只是说了寥寥五个字而已。那就是:
    一字见真章!
    参与此会的均是书法界翘楚。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从简御繁实乃明智之举。
    只是,他们立即又发现了另一个等待解决的问题。
    而且,这个难题根本无可避免。那就是:
    以何字见真章?
    这一次,大伙的自由发挥真正体现了古代的民主到底去到了何等程度:
    每个人提出一个汉字,择优而用。
    果然都是书法大师,挑出来的字都与众不同。如“人”字,“漢”字,“龍”字,有人更提出“一”字。
    向介的书法虽然有一定的造诣。但在这些大书法家面前显得是如此微不足道。
    虽然,在东汉如今的社会中,因为“襄楷”言出必中,已是名气在外。
    但在文学圈中,这些傲睨自若,目空一切的士人均喜欢故步自封。
    在他们眼中,“襄楷”不过是一个俗世方士。岂能与他们相提出论?
    所以,除了钟繇、蔡邕等曾经见识过“襄楷”真正本领的人对其以礼相待外,其他人都只是看在曹操典军校尉此职位的份上,才礼貌上与他闲聊数句已点到即止。避免让他人感觉自己随俗沉浮。
    向介何尝看不出他们的迂腐?明知此时的社会风气如此,亦不想与他们斤斤计较。所以,他一直都在旁边束手旁观,直到蔡邕向他咨询。
    其实向介心中亦有心仪之字,只不过没有机会说出来而已。
    当所有人将目光盯着他的时候,迎着他们傲视俗世的眼光,向介反觉心平气和,只见他慢条斯理说出一个字来。
    “永!”
    此言一出,全场鸦默雀静,显然都于心中慢慢绘画“永”字之形。
    很快,他们都不约而同想到了一些东西,而且越想越深,以致众人一时皆默。
    只有蔡邕目露精光,微笑问道:
    “襄先生为何会选此‘永’字?”
    “此‘永’字笔划虽不少,只有寥寥八笔,然其笔划无重复繁缛之象。
    ‘永字八法’各有其势:侧为倾势;勒为拉势;努为弹势;趯为跃势;策为挥势;掠为拂势;啄为啄势;磔为张势。区区一字已能括书法各要法。”
    向介早有准备,是以当蔡邕一发问,便能滔滔不绝,口若悬河。
    “所见略同!”
    蔡邕想不到襄楷一介方士竟能与自己所想不谋而合,惺惺相惜之情油然而生。
    众人本来对“襄楷”均不屑一顾,但想不到这个方士竟会如此深藏不露,学识如此渊博,见解如此独到,不禁对其刮目相看。
    在马日磾、蔡邕、张芝、张昶、刘德升等几个老前辈的首肯之下,“襄楷”的“永”字被纳入用。
    老、中、少三代皆磨拳擦掌,跃跃欲试。
    正当众人欲全力以赴之时,两个年青人汗流浃背的冲了过来。见好戏仍未上映始放下心头大石。
    喘息未定之际,一子突然间发现人群中的蔡邕,喜不自胜之际,快步来到蔡邕面前,叩头礼拜,口称:
    “仲道拜见外舅!”
    说完此话,他转过后去,对其同行的伙伴道:
    “伯觎兄还不快来拜见蔡公?”
    卫觊与卫仲道?
    向介想不到会在此地见到两个来自河东卫氏家族的两名后起之秀。
    卫青与卫夫子之名早已闻名于世,作为其后代的此两子在东汉末年亦非泛泛之辈。
    卫觊后来会成为曹操的得力助手。其书法与梁鹄、韦诞齐名。其弟卫仲道单凭他对蔡邕的称呼就能略见一斑。
    东汉时期女婿称呼岳丈为“舅”或“外舅”。换言之,卫仲道就是蔡邕大女蔡文姬的未来夫君,两人自幼就有媒约之言。
    只是蔡邕一直在外游历,已多年没有与卫家联络,想不到今天会在此偶遇。
    立于蔡邕身旁的蔡文姬也万万没想到会在此场合碰到自己的未来郎君。
    看着二十岁左右的卫仲道风度翩翩,玉树临风,那张朝气蓬勃的英俊面孔已让看在眼里的蔡文姬心如鹿撞,桃腮粉脸,立现红晕。
    其妹蔡贞姬与一边的孔融爱女看着均忍不住捂嘴偷笑。
    一切尽在不言中,就连那个只有十一岁的韦诞都能看出其中端倪。
    一众人都沒有出言道破,只是都目含笑意看着这得意的场面。
    蔡文姬见状,更是羞人答答,风情万种的垂下头来。一旁的卫仲道早已看到目瞪口呆。
    众人见此更是乐不可支,更有甚者已忍不住笑了出来。让蔡文姬恨不得地上出现一道裂缝可让自己能跳进去逃之夭夭。
    蔡邕亦是性情中人,忙扶起两人。这个不想喧宾夺主的大文豪将此前发生的事情与两人略略说了一遍。
    众人于是重拾心情,再次准备大显身手。
    卫仲道更是蠢蠢欲动,竭尽所能以博蔡文姬会对己另眼相看。
    当然,蔡文姬又何尝不想目睹一下自己的未来夫婿是否名实相符呢?
    锦上添花的一幕出现后,“太学论书”终于正式开始。
    只是想不到,蜗行牛步的尚有人在。
    只是其后到场的三个人中,其中一个令向介本来神怿气愉的心情倾刻荡然无存。
    而令他心如悬旌只为那最后现身的一人。
    难道,这就是人世间的变幻无常?
    有学习过书法的人都应该知道:“永字八法”是指“永”字共有八笔,而非我们现今社会所书写的五笔。
    在书法中,中间的“横、竖、钩”是要分开来写的,一共算三笔。
    左边的“挑、撇”也要算两笔。
    这样一拆开,“永”字便有八笔之多。
    而且,这八笔都是全不相同的笔划,每一笔都有特定的写法。
    事实上,向介提出这个“永”字有点投机取巧的成分。
    钟爱书法的行家谁人不知东晋“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将之作为临摹字帖乃每个书法爱好者的必然选择。
    而《兰亭序》此文的第一个字就是“永”字。
    换言之,向介对“永”字的练习已非一朝一夕之事。
    然其对“永”字的最新理解却只发生在今天早上而已。
    只为了那个似幻而真的怪梦,令向介开始重新评估自己一直以来的书法风格,的而且确是有太多别人的影子了!
    所以,他开始反省:如何将众家所长,取精用弘,据为己有。
    没想到,自己此刻居然有机会一试赫赫有名的“左伯纸”。
    只见在一排长不见尾的几案上都井井有条摆放着一张由左伯与毛弘等研制出来的新产品,静待着众文豪挥毫落笔,各显神通。
    众人就像游泳锦标赛一样,一字排开,齐齐上阵。
    虽然只是书写区区一个字的时间,好些人均毫不犹豫,酣畅淋漓一挥而就,但有的却仍在思考该以何种字体能将己之所长表现出来。
    倘若你从后观之,就会发现:
    有些人如脱缰野马腾空而立后现一骑绝尘;
    有些人则如游云惊龙,灵动流逸后现大气磅礴;
    有些人却如万年老龟,入木三分后现功力深厚。
    无论如何,也只是那么半刻钟的时间,一切就已尘埃落定。
    众人皆对着自己的作品自我陶醉一番后就立即将注意力转移至别人足以传世的佳作之上。
    向介望着眼前这些风格迥异的绝世之作,突发奇想:
    要是能将这些东西带回现代,任何一张都肯定乃无价之宝。毫无疑问自己将富可敌国。
    想到此处,向介忍不住笑容盈面。
    姜终是老的辣,为达到欣赏比较的最佳目的,马日磾与蔡邕等人均提议先将众人作品分门别类摆放好后才群而赏之。
    众人自皆称善。
    一样米可养百样人,想不到只是区区一个“永”字就有多种写法:
    古文、篆书、八分、章草、行书等都各有拥护者,呈分庭抗礼之势。
    但细数之下,仍然是有一些不尽相同之处。
    同源异流,大家就按照由书法的发展趋势开始观赏下去。
    想不到在东汉末年书法已呈百花齐放之际,古文书法竟仍有一批忠实的拥戴者。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才子竟是老、中、青皆有。
    年纪最幼的是卫仲道,韦康、卢植与孔融亦是其爱好者,年纪最大的则是此次盛会的策划者马日磾。
    蔡文姬想不到自己的未来夫君年纪轻轻居然连古文书法都能驾驭有余,不禁喜上眉梢。
    虽然她们三个随行红袖因已为人揭露身份不便以女性身份参与此会,但能以旁观者的身份来细心欣赏已是她们梦寐以求的美好时刻了。
    准确来说,卫仲道等人所写的应称为“金文书法”。
    “金文书法”源于商、周两个朝代,普遍用于青铜器之上。所以亦称钟鼎文。
    最令现代人感到意外的是其字体。
    原来,“金文书法”中的“永”字是没有起点的,只有一条长孤线,观其形状有点像通幽曲径。
    所以几个人写出来的“永”字就如行云流水,气韵流畅,自然舒展。
    与“金文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就是篆书了。因为两者都没有字的起点。
    但如果说金文的“永”字如幽径,那么篆书的“永”字犹在激流中碰到礁石而分道扬镳的恣肆汪流。
    只是,没有一个人能够想到,原来由李斯创造的小篆竟然亦有如此之多的追随者,而且还是些大名鼎鼎的大书法家。
    众人终于明白为何蔡文姬会喜形于色了,原来未来夫君所选的书法与父亲大同小异。
    与蔡邕一样选择篆书的尚有卫觊与邯郸淳。
    想不到卫氏兄弟皆钟情于古文书法。
    更令人吃惊的是,当大伙齐看三幅作品之时,所有人皆瞪目结舌,无法接受眼前这咄咄怪事!
    欲知后事如何,请续阅下章《书法盛会(三)》。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三国演史之列侯争霸 https://www.qiuxiaoshuo.cc/read/ifamm/fmisckqg.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