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到底想干什么

小说:三国从江东开始  作者:我只想好好种田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三国从江东开始 https://www.qiuxiaoshuo.cc/read/ifmoc/fmockgkk.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建安三年元月下。
    寿春城北,淮河畔。
    人山人海,人声鼎沸,整个淮河南岸,聚集了数万百姓,比春社还要热闹。
    两郡九县数十家被列入宗贼的首脑人物,共计二百多人,今日被尽数押解至淮河南岸,将在今天午时斩首示众。河畔聚集了那么多百姓,便是来看光景的。
    这二百多人,便是于琦跟陈登商议过后的结果,以这二百多首脑人物的死亡,换取他们所属的数十个家族的存续,以及五年后再建宗族的机会——屯田五年,五年后,解除他们的罪籍。
    等到日过中天,随着监斩官陈登的一声令下,二百多颗人头齐齐飞起,落入滚滚淮河,祭了淮河水神。
    随着数万百姓此起彼伏的惊呼,以及参差不齐的跪拜河神,乞求今年风调雨顺,此事在民间便暂告一段落,至于陈登写信告知其父,由陈珪在中原替于琦发声之事,则是后话了,暂且不提。
    这边于琦跟陈登把主要的事情搞定了,剩下的些许手尾,于琦就交给了石韬等人,至于他自己,则兵分两路,他在陈登、太史慈的陪同下,带领是仪、刘晔、鲁肃、顾雍、朱桓、董袭等人,在亲卫部曲及少量士兵的护卫下,出寿春东行至广陵;另外一路,则由徐庶、周瑜、甘宁等人率领,包括大部分北征将士及新募士卒并其家属,护送缴获的钱粮及部分人口返回豫章。
    作为于琦身边的头号亲信,徐庶在这个时候返回豫章,自然不是单单回豫章坐镇的,他还承担着于琦安排的其他任务。
    于琦此行,是之前就计划好的,作为扬州牧,他往日里的大多数时间都待在豫章,对其他郡关心的不多,其他郡的百姓,尤其是吏绅,对于琦的了解同样也不多。
    这不是脱离群众了嘛。
    这不行,所以便有了这次于琦的出巡。
    从寿春一路东行,第一站便是九江跟广陵两郡交界处的东城县,也是鲁肃的老家,在鲁肃家借宿一晚之后,继续起行前往广陵。
    进入广陵之后,于琦便排开阵势,旗帜飘摇、铁甲铿锵,穿村过乡、气势如虹,于琦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耀武扬威!让这一路上的百姓们都知道,广陵,现在是本将军罩着的。
    广陵,古为吴都,后作扬州,在大运河通航之后,商贾汇集、人文繁华,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美誉,现在嘛,却远不及后世繁华。
    广陵城北,大军驻跸所在,尽管广陵城已经近在咫尺,于琦却并未急着入城,而是在一众部下的陪伴下,站在中渎水畔翘首北望。
    “君侯,此水名中渎水,春秋时吴王夫差便是经此北上伐齐的”,陈登或许是猜出了于琦心中所想,指着脚下的蜿蜒清流对于琦介绍道:“君侯请看,经此往北百五十里,便是射阳湖,自射阳湖北上八十里,便可至于淮河。”
    是仪是知道于琦志向的,在陈登介绍完后,接过话茬道:“主公,虽然可以经中渎水直入淮河,然此水中段以上水浅面窄、淤积过多,夫差为了北上伐齐,曾举民开挖此渠,本朝亦多有修缮维护;可惜自桓、灵以来,废弛已久,若想通行大船,还需开挖拓宽,设计水门船闸,并勤加维护,如此,我江东舟师便可直入淮河。”
    是仪的话说完了,却又没完全说完。
    但是于琦却听出了是仪话里未尽的意思:江东舟师直入淮河之后,便可借淮河北岸的几条重要支流,如汝、颖、涡、泗纵横中原,甚至可以经泗水、济水直入黄河,把江东水师的优势发挥出来。
    日后若是北伐的话,这将是一条重要的路线备选。
    而于琦作为穿越者的优势在这种时候就体现出来了,他可以无视地域限制,高屋建瓴的指出多条北伐路线,并轻而易举的洞悉各条路线之间的优劣难易;同时可以一步步的将这些路线上的关键节点纳入自己的掌握,使得将来北伐之时能占有足够多的先手优势。
    在是仪介绍完之后,于琦并没有回应什么,只是在转身之际,拍了拍太史慈的胳膊,随后便转身离开。
    在前往广陵城的途中,于琦还是对陈登交待了一些事情:“元龙啊,今年的淮南,很有可能延续去年的旱灾,你为郡守,责任重大啊。”
    “请君侯放心,待春耕之后,属下就会组织百姓,兴修水利”,顿了顿,陈登指着旁边的中渎水道:“就从这条中渎水开始。”
    “嗯,一定要多修水利,除了要保障农灌之外,也是要借着以工代赈的名义,把百姓们留住,切勿产生百姓们大规模撂荒、逃荒的情况;若是需要支援的话,不用客气,尽管开口便是,江东能支援你的,一定会尽力支援。”
    “但是我丑话也说在前头”,于琦话锋一转,正色道:“我虽然把广陵交给你,但广陵仍然在我的治下,给你支援之后,我不希望在广陵出现逃荒、饿死人这种情况,如果有类似情况发生,我是要追究你的责任的。”
    于琦说的正式,陈登也是严肃以对:“请君侯放心,属下愿立军令,不过属下有一请求,希望使君能同意。”
    于琦摆摆手道:“军令就免了,我还是相信你陈元龙的,说吧,什么请求?”
    “若今年果有大旱,属下请求依九江、庐江之例,免除广陵两年赋税。”
    于琦侧目瞥了一眼陈登,回应道:“广陵的情况跟两江不一样,免两年不合适,先免一年的赋税吧。”
    “多谢君侯,属下替广陵上下四十万百姓,谢过使君活命之恩。”
    于琦摆了摆手,没有回应,心中却在盘算:免赋税?广陵可没有跟九江、庐江那样大规模铲除、削弱地方豪强,免除赋税之后,得利的还是这些地方豪强。偌大一个广陵郡,十一县之地,竟只八万户、四十万人口,足见广陵豪强之势大到何等地步。
    于琦在豫章、淮南两郡施行的政策陈登也不是不知道,接下来就看陈登是如何作为的了,若其一心维护广陵豪强,那便不是自己前进道路上的同志,将来必然掉队,甚至还会因为世家豪强的利益而站到自己的对立面;若其能打压豪强,把广陵发展起来,那他便是自己志同道合的队友。
    不过于琦隐约记得陈登在历史上并不是个长寿之人,似乎没过几年就死了?罢了,且观其作为吧。
    进了广陵城之后,于琦稍作歇息,便在陈登的陪同下一一拜访了此时正避居广陵的吕岱、陈矫、刘馥三人,面对陈登的介绍、于琦的征募,三人并未矫情,也未作拒绝,尽皆应募,于琦遂以三人为掾、史。
    在广陵了驻留了三日,会见了当地的豪绅、乡老,然后便离开广陵,前往广陵旁边的舆国及江都两县,随后留太史慈在淮南,于琦自领军队在江都渡江南下。
    江都对岸的县叫丹徒,作为于琦的故乡,这是于琦近两年来第二次回来了。
    江畔的渡口,那叫一个人山人海、彩旗飘飘、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相比一年半以前征讨孙策时路过丹徒的待遇,这次的待遇明显更胜一筹。
    自于琦全据江东四郡之后,就有部分难舍故土的族人从新寓返回丹徒,重立丹徒于氏,如今在渡口迎接的,便是以这些于氏族人为首。
    在一声声嘈杂的“拜见将军”、“拜见君侯”声中,那一股中气十足的“拜见族长”之声却格外响亮。虽然实际上自这些人从新寓离开之时,他们便在行为上实现了分家,一个新寓于氏,一个丹徒于氏,不过毕竟这才分家一年,情分尤在,于琦便也懒得纠正。
    与之相应的,于琦对着一位朱氏老人却更加热情和善,此人便是朱氏的族老、朱武的二大爷,当年就是他支持朱武投靠于琦的。
    见于琦拉着自己二大爷的手笑语晏晏的样子,此时在于琦帐下担任门下督的朱武在一旁笑的嘴角止不住的咧开,挺胸腆肚的望着两旁微微弓着身子、恭敬的束手而立的陈、黄、张三族的族老,一幅顾盼神飞、得意洋洋的样子。
    哈哈,当初我率领族中部曲投靠将军,你们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在背后骂我憨货,如今看看,丹徒朱氏因我而兴,反观尔等……哈哈。
    丹徒,既是于琦的故乡,又是日后江东影响广陵的重要节点,是以于琦在丹徒多待了些时日,一是为了等一个吉日,主持于氏新修的宗祠以及被光大的门楣的落成仪式;另外便是特意到去年在丹徒设立的招贤馆转了转。
    随后便沿着当初征讨孙策的路线一路南下,经曲阿、无锡至于吴县。
    到了吴县,于琦直接入住了陆氏庄园,毕竟陆氏也算是他的半个家,而对于陆逊、顾雍及朱桓来说,那就真是到家了,而于琦也照顾他们,给他们都放了假,唯独陆逊,于琦在给他放假之余,还给他安排了一个小小的任务:按照陈登提供的情报,寻访避居吴中的二张及卫旌。
    其中张昭、张紘皆名显于世,稍微留意便打探到其所居之所,而二张面对大张旗鼓、兴师动众前来拜访招揽的于琦,也非常给面子,都同意了于琦的招募,跟吕岱等人一样,被于琦募为掾属。
    至于卫旌,大小也是个名人,却跟人间蒸发了一般,让身为地主的陆逊竟寻之不得,为了不耽误于琦的行程,陆逊不得不向好友朱桓求助。
    就在朱、陆两家发动力量寻找卫旌之际,顾雍代表吴中四大家族,与四大家族的族老联袂向于琦献上了一份图籍名册,图籍是四大家族位于吴中四县所有的部分良田,这个“部分”共计一万顷,折算下来为一百万亩;名册是四大家族蓄养在这部分良田上的部分徒附、奴仆,共计三万两千多户,十八万八千余人。
    “这是什么?”
    顾雍恭敬的道:“君侯容禀,属下观君侯在淮南之所为,感君侯气吞天下之志,常常为思量怎样才能帮到君侯而夜不能寐,直到前些日子回到家乡,看到田连阡陌,这才恍然;属下便说服族老,同时私下里联络陆、朱、张三家,我们四家共议,将这些田产与人口献出充公,为君侯大业添砖加瓦。”
    在顾雍说话的时候,于琦就有些难以置信,等顾雍说完了,于琦看看手上的图籍名册,再看看恭恭敬敬的顾雍,又看了看一旁的是仪,于琦真的是有些难以置信:这种事你顾雍做的出来,我信;但是这些话从你顾雍口中说出,我怎么就有些不信呢?这话要是从是仪口中说出,我一点也不觉得惊讶,你这浓眉大眼的……
    “这个……”,于琦捏着图籍名册沉吟了一会儿,随即挺直身躯,正色拒绝道:“这是你们四家祖上数百年来传下来的基业,无缘无故的,我不能接受。”
    作为此事主要的推动者以及贡献了大头的陆氏族老上前说道:“君侯切莫推辞,这是我等小民一片拳拳之心,只盼君侯能早日澄清玉宇、定鼎天下。”
    “君侯也知我等在吴中扎根百年,纵然献出这些田产人口,也只是伤筋动骨而已,以我等余下之产,温饱自足还是没问题的,所以君侯就不要推辞了。”
    于琦倒是想推辞,真的想推辞,他现在据有淮南、江东两地七郡数百万生民,他缺这一百万亩田地跟不到二十万百姓吗?
    他不缺!
    以现有的土地跟人口,足以支撑他接下来的发展,于琦承认,他是有从江东豪族手中获取百姓的想法,但那得等贺齐跟吕范整顿好了会稽及豫章两郡南部之后,他才需要百姓去充实当地的丁口,带去农耕文化、同化当地的瓯越及百越百姓,但那是以后的事儿了,现在四大家族这样搞,搞的于琦好像扒皮酷吏、无道昏君一样。
    这件事若是传扬出去,了解内情的人知道这是四大家族主动投献,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于琦恃强凌弱,逼迫亲眷部属,这让江东各地的豪族们怎么看?夺人家产,断人财路,那些桀骜难驯的江东豪强们能忍?
    涉及到真金白银的利益,有时候就算是亲如父子都也可能反目成仇,何况是治江东不过一年光景的于琦呢?
    只是于琦再看一脸真诚的顾雍及陆氏族老,他也有些拿不准他们是有意还是无意,是真心投献还是想把于琦架在火上烤?
    于琦捏着这份烫手的图籍名册忍不住皱起了眉头:难办了呀,搞不好的话,江东各地要发生叛乱的啊。
    见到于琦不但没有欣喜应下,反而凝眉不语,有人懵懂不解,也有人洞若观火。
    随着时间的推移,场中的气氛变得怪异起来,从眼神交汇到交头接耳,眼看着场中情势即将失常,是仪站出来说道:“主公,属下斗胆,能否请主公把这份图籍名册给属下一观呢?”
    随着是仪站出来,场中逐渐变得嘈杂的氛围顿时为之一肃,众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的投到是仪的身上。
    虽然不知道是仪的目的是什么,但于琦还是相信是仪的,所以他想也没想,便把手中的这份图籍名册递给是仪。
    让于琦以及场中众人奇怪的是,是仪从于琦手中接过这份图籍名册之后,并未翻看查阅,而是直接卷起来塞进袖子里,随即对于琦说道:“主公,属下斗胆,请主公着亲卫收拾出一间屋子,属下想请几位族老移步,就此事详谈一番。”
    到了这个时候,场中众人哪里还不明白此事的蹊跷,虽然他们之中有的人还没想明白,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向想明白的那些人打听。
    但是那些聪明人又怎么会在这个场合胡乱开口?
    于琦看了看是仪,见到是仪给自己回了一个肯定的眼神,于琦这才喊来亲卫,让他们按照是仪的说法去办。
    看着是仪、顾雍及几位族老离开的背影,于琦也只能选择相信是仪,并在心中打定主意:若是事有不谐,说不得要调甘宁东来,在江东大开杀戒!毕竟江东豪强若是叛乱,其结果可不会跟淮南宗贼一样轻轻落下。
    是仪跟几位族老谈了些什么,今日在场的众人并未知晓,只知道当是仪携手几位族老归来之后不久,就传出了于琦要宴请吴中乡绅的消息,只是宴请的时间却定在了半个月之后,据消息灵通之辈从陆家打探出来的消息看,说是需要准备,至于准备的什么,却是众说纷纭了。
    不过却有人看到于琦在两天后率领大队人马离开吴县,往东南方向而去,这又为众说纷纭的各路消息平添了几分疑云,让此事越发的扑朔迷离起来。
    有人说于琦是尝到了甜头,南下钱塘,去向钱塘一带的豪强讨要田地跟人口;也有人说于琦是觉得吴县不安全,南下调兵去了,只是这个说法在面对“调兵为什么不北上”的反驳时,显得有些难以自圆其说,毕竟解释什么丹徒老家都叛乱了,北归之路被堵着实有些夸张;更有夸张的说于琦在吴县遭到了刺杀,这才不得不离开吴县。
    好在这些甚嚣尘上的言论并未传扬太久,很快就有四大家族的人出来辟谣,再加上吴县并没有做出什么应激的举动,粮价也平稳,这才没有继续出现更加夸张的谣言,不过只要于琦一日未归,这些谣言便不会消失。
    至于于琦到底去干什么了,却也简单。
    三国从江东开始最新章节地址:
    三国从江东开始全文阅读地址:
    三国从江东开始地址:
    三国从江东开始手机阅读: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三国从江东开始 https://www.qiuxiaoshuo.cc/read/ifmoc/fmockgkk.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