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自我修养

小说:岂独无故  作者:智襄子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岂独无故 https://www.qiuxiaoshuo.cc/read/iiiif/fogmaiic.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第一律:追求自由】
    为了生存也好,为了利益也好,因为恐惧也好、贪婪也好、感情也好、同理心也好,康德把所有这些能牵着人走的力量叫做“inclination”——倾向性。
    康德把出于倾向性而做事的行为叫做“假设律令(hypotheticalimperative)”,因为它具有“如果……就……”的特点。
    康德哲学认为人只能是“目的”,人不能是“手段”。
    •出乎别人意料的事;
    •给自己增加选项的事。
    【第二律:想要进步】
    课题分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课题,不要干涉别人的课题。
    自我接纳:要接受自己。
    阿德勒认为,自己的生活模式,完全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与其他人、与以前发生过什么,都无关。(“目的论”)
    所谓生活模式也可以叫生活方式,就是自己的性格、行为规律、怎么跟人交往,有一个什么自我定位之类。
    (一)
    我对他说:
    前几天,你说过“既然青铜局太简单,那么可以上白银”。然后一天后,我在青铜局连跪。当我以为青铜局好难打的时候,我在今天却很容易就上了白银段位
    (二)
    我对数学老师说:
    好奇怪,最近发生的事情也好奇怪。比如:我好长时间没有复习课本了。【回想起来,我第一次接触人生哲学是在大一下学期的暑假,我接触到了关于理性的人生哲学。代表人物既有奴隶-爱比克泰德,又有古罗马皇帝-马克.奥勒留。我猜:当时我太颓废了,很需要它,所以我就不假思索地相信了这个关于理性的人生哲学。(题外话:感觉自己也太容易相信了,万一这个哲学不靠谱呢)
    我想起来了:和您说话的时候,我的心情是感觉自己是个冒牌货——其实我没那么“好”。(当时的心情或许是这样的)
    【笔记】
    不知道远因时,人们就会把一切结果都归之于直接因和工具因,因为他们所能认识到的原因就是这些。——《利维坦》
    约翰·哈蒙德等人(J.S.Hammond,R.L.Keeney,H.Raiffa,1998)把这种心理机制称为“维持现状陷阱”(Status-QuoTrap),并提醒人们注意:一个人面临的选择越多,维持现状的吸引力也就越大。
    《鲁滨孙漂流记》,以下是周国平的一段解读:
    在远离世界并且毫无返回希望的情形下,鲁滨孙发现自己看世界的眼光完全变了。他的眼光的变化,我认为最有价值的是两点。一是对财富的看法。由于他碰巧落在一个物产丰富的岛上,加上他的勤勉,他称得上很富有了。可是他发现,财富再多,他所能享受的也只是自己能够使用的部分,而这个部分是非常有限的,其余多出的部分对于他没有任何实际价值。由此他意识到,世人的贪婪乃是出于虚荣,而非出于真实的需要。
    霍布斯试图在概念上区分“竞赛”和“嫉妒”:“由于竞争者在财富、名誉或其他好事方面取得成功而感到忧愁,同时又奋力自强以图与对方相匹敌或超过对方,就谓之竞赛;但如果同时力图排挤和妨碍对方,则谓之嫉妒。”
    概念:结果偏见。这个结果,真的有一个人为可控的原因存在吗?
    这个分享的人,真的知道那个人为可控的原因是什么吗?
    他引以为豪的,会不会恰恰是这个宝玉上的瑕疵呢?
    梳理脉络是一个很好的读书方法,其实这也就是历史学的方法。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岂独无故 https://www.qiuxiaoshuo.cc/read/iiiif/fogmaiic.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