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玉笛声声响

小说:回到清朝当大官  作者:南宫草堂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回到清朝当大官 https://www.qiuxiaoshuo.cc/read/iiqmq/fokgscci.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我们的战船不够坚固,射程不够远,还有精准度也不够,哦,对了,还有那个叫什么鱼雷的东西,我们也应该弄一批”,北王的王府里,众人都在七嘴八舌的总结这这次战斗的得与失。
    所谓有比较才有鉴别,一直以来大家都觉得他们的装备在大清都算是很厉害的了,但是遇到真正的对手后,还是发现有一些问题,
    这对于李序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他可以不用再费力的去鼓励的其中每一个人,而另一方面,他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应有的东西。
    东洋的几艘战船已经被拉到了他们试验的地方,铁炮和火枪也被一一拆开来研究了。
    至于那些个操作的人,李序然自然知道他们的用途。
    “北王,这些个倭寇一个个的都不说话,也不动手造作那些船,怎么处置?”,杜唐问道。
    李序然想都没想就对他说道:“把他们全部绑起来放到院子里,一个一个的杀,放心吧,砍不了几个人头就会有人求饶了”。
    这一招还真是管用,当三个人的人头落地时候,就有人说话了,看来,这东洋人就是矫情,就是贱,牵着不走,打着倒退。
    李序然立刻命令梁宪等人按照这些现成的东西和现成的人提醒的新思路来重新研制,一定要作出新的枪炮和战船。
    同时,李序然在仔细对比了自己的武器和东洋武器的细节后,他结合自己所学最新之事,加上这么多的参加过实践的各位官员和匠人的实践经验。他们开始了再次的研究和试验。
    时间就在这样的紧张和有序的节奏中进行和流逝着,李序然是真正的北王,真正的三省之王。
    而对李序然来说,他要达到的这种的境界,就是在自己有限的权力影响范围和思想范围之内,将事情做的最大,影响也要达到最远。
    年后,京城里又来了一批洋人,不过,他们这次要选一部分到他们那里取留学,但是和上次一样,好多人对这些个陌生的地方不是好了解,大部分贵族官人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
    当然,也有一些富有远见的志士却主动请缨,而李序然便借助自己在京城的势力和影响力,让梁宪等上次那六个刑部的官员都去了。
    与此同时,李序然是否要回京的事情,就暂时被搁置了下来。
    通过上次和倭寇的较量,他们知道了李序然的目光和前瞻性,所以,他们这一次就没有再说什么了。
    在皇上眼里,不管你什么北王,南王的,只要能给他守住疆土,能为他驱敌剿匪,让他在京城这个繁花似锦的地方享乐就可以了。不管怎么说,这些官都是大清的官,而这些兵马也都是带大清的兵马。
    时间会改变一个人的,哪怕这个人是所谓的天下百官之首,皇上的年纪大了,进取心也少了,听惯了阿谀奉承的话,好大喜功已经把他一颗原本是理智心装的满满的。
    有些人,做到一定的位置,看的东西久了,有些事情他就发现不了了,有些人他也就看不出来了。
    但是,这些大臣们就不一样了,因为皇上只有一个,但是大臣们却很多,其中有糊涂的,但也有不糊涂的。
    李序然这样拥兵自重,辖下三个省的军务政务,现在北沙相邻的两个省有数十万的兵马,北沙和两江的兵马也是远远多于其他省,这不是一般封疆大吏甚至藩王能形容的。
    况且,李序然在这几个省经营多年,亲信官员众多,在百姓中威望不是不可小觑,从长远的角度来说,这要比这几十万兵马还要可怕。
    于是朝中有些人借着李序然的势力做文章,尽管他们的势力不是很大,而且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弹劾,但是,他们总是借着这样的那样的理由手那么一句两句的。弄的大家都不痛不痒的,而那些个把持朝政的人,大部分是李序然的心腹,至少还是有些交情,剩下那些对李序然不认可的大员,他们表面上不说北沙北王的事,但那些底下的官员弹劾时候,其实,他们的心里还是和高兴的。
    就这样,大家便在心知肚明中一天一天的过,成年人的世界里有一个词叫做“心照不宣”,这是一种类似于存在就是合理的逻辑。在一般人的世界里尚且如此,更何况在这个极其复杂微妙的官场之上。
    留洋的人去了西洋,留在北沙的人还在继续着他们的试验,经过他们改制,火炮的威力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战船和鱼雷还是需要一些时日的。
    李序然的生活也很有规律,不知从什么时间开始,他的重心放在了研制武器上,而不是放在了冲锋陷阵上面。
    只是,每次李序然在黄昏的时候,他就会走上北王府后山的一个山上,一个人在那里坐会,什么话也不说,也不带什么人。
    当然,这是在以前,现在不一样了,自从上次他师姐给了他那根短玉笛之后,他就会吹上一段,然后继续发愣。
    其实,在这之前他不太会吹这玩意,不过,有了短笛之后,他就让杜唐教给他,杜唐可是个行家。
    也就在这时,他渐渐的迷上了这东西,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时间长了,李序然便在这里有了一位朋友,它就是山顶的一棵树,确切的说是一棵松树。
    李序然似乎和他的这位朋友有了默契,每次到了山顶,他都看一会这个老朋友,然后找个地方坐下来,慢慢的摆弄着他的那根短笛。
    小小的短笛,给了他无限的哀思,也给了他无限的遐想,不管怎么说,他确实可以在这里得到一种解脱,进入到另外一个世界。
    他想到,自己的终极计划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实现,这个北王到底是该怎么做,才能既不引起祸乱和杀戮,也不影响他的作为最高权力支配的范围。
    但是,想归想,做归做,日子还得过。
    转眼两年又过去了,李序然在这里紧锣密鼓的进行着他的试验,而当初派去到西洋留学的人也回来了。梁宪他们到京城后,稍作安排,便立刻往北江走。
    李序然叫人先将梁宪等人安顿好,但并不让他们见自己最新研制的枪炮和战船,而是先让他们说说西洋那些最先进的枪炮和战船,包括型号、射程还有杀伤力等描述一遍,再看看自己研制的东西怎样?
    他这样做就是想让中西做个比较,正好从中看出一些端倪来。
    经过比较,这个结果正是让梁宪等人大吃一惊:李序然他们的武器在一些方面竟然超过了羊人所能达到的层次。李序然知道,这多半半是自己更超前的意识和大家的呕心沥血,看来,正是群众的智慧是无穷尽的。
    “北王,看样子,我们的大事可真要成了。我们这次带来了嘴先进的技术,还有资料,里面有明确的数据等信息,加上我们现在现有的成熟技术和人力基础,用不了多久,我们一定会成为全世界最先进的国家,当然,我是说起码在枪炮和战船方面”,其中一个留洋回来的一个人说道。
    这席话自然是极大的鼓舞了众人,原本就高昂的情绪和士气,现在大家纷纷表态,都会尽最大的努力的把自己各自管辖的范围做到最好。
    这帮技术人员,可以这么说吧,他们的首领梁宪却有不一样的见解:“启禀北王,虽然我们有了这些数据和技术,但是,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就像北王经常说的演习和实战的区别一样,我们最好能有一艘最好的战舰,这个是核心,至于说枪炮的话,下官可以毫不保留的说,我们现在的技术绝对是一流的”。
    梁宪现在的思维和用语基本是半个现代人了,他在刑部的时候就有一支笔的外号,意思是他的文笔和思维相当了得,现在有了这么好的机会,他自然是如虎添翼了。
    李序然觉得梁宪的话很有道理,这确实是一个稳妥的法子,也是一个当下最好的办法了。
    “梁大人,你说,这种东西,那些个洋毛子会卖给咱吗?”,另外一位官员问道。
    梁宪答道:“这个要看具体是哪个国家,我已经问了,有的国家愿意卖,而有的国家呢则是需要定制,反正他们也缺银子,却军费,全部费用由我们自己出,他们只管出技术,这也是各有所求嘛”。
    大加都知道,这个法子虽好,但是要买下着一艘舰,起码也得个二百万两银子的费用,这可不是一点的开支。
    而且,这里边还牵扯一个事,那就是到底是以他北王的名义呢?还是以朝廷的名义呢?
    这个消息一直在困惑着李序然,最后,他向京城的几位尚书写信,探探京城关于这件事的态度。
    而信心高涨的梁宪等人则日夜研习,他们不仅仅是借助从西洋回来的经验和得到的信息,而他们则更多的是借助通过自己实践所得的宝贵经验来大胆改进和创新。
    因为,这次李序然的他们的一些技术比西洋还要先进这件事深深的鼓舞了他们,只要有足够的条件和和必要的基础,我们一点都不比这些洋人差,华夏几千年的文明多次领先于世界,而这次为什么就不能呢?
    射程能不能再远一点?精准度是不是还可以改进?大炮的车轮能不能再改进?鱼雷的速度该如何提高?
    这些貌似科学家的用语和思维过程在这些官员和技术人员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形成了一道北沙和两江特有的风景线。
    李序然的信发到京城的时候,朝廷也正在为是否购买战舰一事在商量。
    大家吵来吵去,这倒也符合朝局,不吵怎么能叫官场呢?
    大家对购买战舰大部分表示同意,当然,也有一些官员认为:我天朝威武,泱泱大国,没人敢来欺负我们的,这些东西是没有必要买的。
    而支持购买的那些官员当中也不见的就有多么目光远大,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前段时间发生的倭寇来骚扰黄海的事情。
    但是,当他们听说一艘战舰就需要二百万多,甚至三百万两银子的大价钱后,又有一些人在打退堂鼓了。
    大家一定会觉得很奇怪,像这种能强国富民的大事,哪怕是砸锅卖铁也要扛下来,但是,诺大一个朝廷还在考虑和犹豫,而且不仅仅是有些大臣不同意,就是皇上也不太同意。
    要不是真有这样的历史,人们打死也不会相信真还有这样的事。
    不过,时过境迁,现在的情况毕竟还是不一样了,皇上也有皇上的考虑,因为,他的大清并不是什么武器都没有,而李序然他们这边也有枪炮,也有战船,所以,在这个前提和基础上,再花这么多的银子,他就确实要考虑考虑了,毕竟这百万两的银子绝对不是个小数目。
    身在北江的北王李序然当然知道在朝廷里发生的这一切,他立刻授意在京城心腹让他们向皇上建议:这笔费用可以由他北王出,但是,战舰回来后,必须要运到两江。
    此刻的朝廷已经是皇族达官贵人穷奢极欲,官员们贪腐成风,搜刮民脂民膏,其实,最富的人就是那些个贪官,他们的财产要远远超过二百万两,但是,让他们拿出来,门儿都没有。
    官员们一级哄一级的,层层璞盘剥,中饱私囊。其实,落到最后,反倒是朝廷穷了,皇上穷了。
    而这些个皇子格格的又过惯了奢华的生活,现在到了这关键用钱的时候,就蔫了。
    最后,李序然的话递到朝廷之后,众人又是一阵吵吵,最后,竟然有人同意了,他们的理由很简单:买回来武器总可以御敌,这钱由李序然出,那他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更令人奇怪的是,再朝廷和西洋那边谈好是二百二十万两银子的时候,朝廷内务府还有户部一帮人竟然向李序然要二百四十万两,这二十万两的差价,他们说是从京城到北江的运费。
    真是悲哀啊。
    当他们请示李序然的时候,李序然气的将房间的桌子一把掀起来,杜唐他们急忙叫人收拾干净。
    过了一会,李序然平静了下来,他慢慢的说道:“国难当头,竟然还有人要发这种财,真是丧尽天良。哎,也罢,你们吩咐下去,我们给他们二百五十万两,就说是我说的,这件事到此为止,不要再议了”。
    二百五?这是李序然给那些贪官们一个莫大的讽刺。
    说完,李序然背着手,慢慢的走出了房间。
    众官员都看着李序然慢慢离去的背影,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和愤怒,但更多是无奈。
    “大哥老了许多,这才几年的功夫啊”,杜唐口里喃喃的说道。
    是啊,现在的李序然已经是年五十多岁的人了,年过半百到也没有什么,起码不至于用老态龙钟来形容。不过,从外貌上看,他确实老了许多。
    仅仅在北沙,自从当了征北的元帅至今,已经都快十年了。
    敌人好对付,可是,自己人还要这样内讧,李序然确实有点累了,他不知道这么多事情,他到底能坚持多久,而他,即使坚持下来,又能怎么样?
    银子送到了京城,战舰就这样定了,但是要等东西到手,那还得要过很长一段时间。他们的脚步没有停下来,包括教育在内的改革依旧在进行中。
    只是,李序然不知道,他的这二百五十万两银子到了京城后,战舰的事情是定下来了,但是新的问题却出来了。
    “北王真有钱,二百多万两的银子眼睛都没眨一眨”。
    “可不?两江是何等的富足?还有一个北沙,能没银子嘛?”
    “不光是银子,听说两江有不少什么自护队的人,他们既可以种地,又可以打仗,那能省多少银子呢?”。
    刑部尚书等并没有将这些告诉李序然,他们知道,李序然的这些银子都是通过开垦新地、发展养殖、刷新吏治,还有传统的茶叶、瓷器和丝绸布匹,包括现在最新的银庄来挣得的。
    朝廷的赋税分文未少,百姓的生活大大的提高,新型的一些商业体系已经有了成效,这既是功劳,但也是一把双刃剑,他将李序然推到了风口浪尖,将他视为出头鸟。
    这天黄昏,李序然又来到了那棵熟悉的大树下,掏出那只熟悉的短笛……
    笛声想起,李序然便忘记了这里的一切,他的思绪去了另外一个世界。
    那里有他的师姐,可以和他交谈一切,也可以什么话也不说,就那样坐着。这是一种特殊的感觉,也只有和特殊的人在一起才有这种感觉,其中包括梦盈,只是,李序然不知道,她们现在在那里?又在干什么?
    ……
    就在这时,一个人远远的跑了过来,不用看,这个正是杜唐。
    “北王,北王,不好啦,不好啦”,一向稳重的杜唐怎么今天这般慌张,再说了,他也知道一般在这个时候,李序然是不喜欢有人打扰的。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回到清朝当大官 https://www.qiuxiaoshuo.cc/read/iiqmq/fokgscci.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