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八章 不和

小说:新列强时代  作者:排云掌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新列强时代 https://www.qiuxiaoshuo.cc/read/ogmi/mgqgfoa.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大人,曾国藩可是李鸿章的老师……”
    吴可下了命令,身边幕僚先是恭身应下,而后才满脸疑惑问道。
    “呵呵,李鸿章是聪明人,不会跟曾某人保持绝对一致的!”
    吴可轻笑着摇了摇头,眼中闪烁肯定神色,道:“要真是如此的话,曾某人剿捻的话,也不会拖成那副摸样!”
    幕僚轻轻点头,显然也明白其中内情。
    没了直属的湘军力量支持,曾国藩做什么都不方便。
    在剿捻过程中,曾国藩想要调动手下淮军部队,竟然可笑的要通过后方的李鸿章,在战机转瞬即逝的剿捻战场,这样的做法只能是自讨苦吃。
    “可以说,在剿捻战场上,李鸿章狠狠坑了他老师……”
    说这话时,吴可脸上露出掩饰不住的幸灾乐祸。
    “眼下他所有的风光,可以说都是踩着曾某人的肩膀所得!”
    幕僚点点头,不知道想到什么脸色突然变得有些古怪起来,试探着问道:“大人您看,曾国藩剿捻失败是不是李鸿章故意如此?”
    “这话可不能乱说!”
    吴可闻言先是一愣,而后轻笑着摇了摇头,脸上满是说不出的嘲讽,道:“李鸿章还没那么大胆子,要是稍有不慎以后还怎么在官场上混?”
    虽说满清官场就是一摊浑水,但该有的规则一样不少,尽管可能私底下没人讲之当回事,可是在表面上却要主动维护,一旦触犯可是要犯众怒的。
    幕僚跟着笑了起来,道:“李鸿章文人出身可能不会有这个想法,可事实却是他最后摘了桃子……”
    “那就把风声传出去,让湘军那帮桀骜不逊的将官好好给李鸿章找点麻烦!”吴可眼珠一转立刻计上心头,当机立断吩咐道。
    “大人此计甚妙!”幕僚眼睛一亮,急忙拍马恭维道。
    ……
    果然,不久之后南方官场上摆弄流言四起,将李鸿章设计老师的桥段传得有鼻子有眼,海象事情真是如此一般。
    李鸿章此时贵为湖广总督,耳目自然灵便得很,听到传言之后气听说气得够戗,却没办法出来解释。
    解释什么,曾国藩不管是不是想要自污,他在剿捻过程中栽了跟头却是事实。
    此外占了最大便宜的,也就是摘了曾国藩桃子的就是他李某人。此时的他就像黄泥巴掉进裤裆里,不是那啥也是那啥了。
    而湘军那帮分散在两江各地任职的将官,还有遣散后在湖南当地主乡绅的官并说出来的话,就不那么好听了。
    一时间李鸿章几乎成了湘军上下的眼中钉肉中刺,一时苦不堪言郁闷到了极点,其与湘军其余将官之间的关系本就一般,经过这事一闹更加冷淡,就是和老师曾国藩之间的私人关系也受到极大影响。
    曾国藩此时正陷入直隶一堆破事之中难以自拔,听到传言之后十分纳闷,不知这种捕风捉影的传言从何处而来,他在与湘军几员重将的书信来往中澄清了这些传言,可是不知道为何最后流言越演越烈那几位湘军重将却是无动于衷。
    等到曾某人后来察觉不对想要出手挽救之时,却已经太迟了。
    ……
    没办法,李鸿章便宜占得太大,湘军中早有人看他不爽了。
    曾国藩当初剿捻之时,意在以湘淮军之长克捻军之短,应该说是极为毒辣的。但是对于这种部署,特别是沿河堤筑墙设防,“闻者皆笑其迂”。时在后方的李鸿章也不以为然,致书襄办曾国藩军务并建河防之策的刘秉璋讽刺说:“古有万里长城,今有万里长墙,不知秦始皇千年后遇公等知音。”
    然而,当他挂帅剿捻后,揆情度势,才体察到曾国藩战略部署的深意,然后便毫不犹豫效仿之。
    因为这事,李鸿章得罪的湘军干将不是一位两位,特别是其效仿曾某人的做法,在短短两年时间内清楚捻匪之乱,就更是惹湘军中人不爽了。
    合着不是你剿匪时便站着说话不觉腰疼,等到丫的负责剿匪之时,便又厚着脸皮使用之前奚落过的手段,还它马给办成了……
    纵观李鸿章剿捻战略的实施,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866年12月至次年5月间实施“臼口之围”,主战场在湖北。
    李鸿章挂帅剿捻之初,只是提出了“用谋设间,徐图制贼”的原则性设想。而当时东捻军在突破曾国藩的贾鲁河、沙河防线后,迅速进入湖北,企图“长驱西上,一入四川,居已蜀之利,一上紫荆关,合张宗禹攻陕西”。
    东捻军集给在湖北钟祥臼口一带,拥众10余万。李鸿章认定这是聚歼捻军的好机会,于是调动湘淮军7万余人“分路并进”,其中包括湖北巡抚曾国荃的新湘军。
    1867年1月捻军先在安陆府罗家集击败松字营,重伤统领郭松林。半个月后又在德安府杨家河歼灭树字营,阵斩淮军悍将罗定树。2月双方主力在安陆府尹隆河进行决战。清军主力一是淮军主力人马,一是鲍超所部霆字湘军。
    本来,鲍与淮军约定2月19日(正月十五)辰刻两军发起会攻。但两军向存嫌隙,鲍轻淮军乃后起之辈,淮军将领贱鲍无谋匹夫。
    出战淮军将领为了抢夺头功,违约于卯时单独发起进攻。捻军先用流动战术与之周旋,继而在尹隆河设伏败之。淮军将领“衣冠失落”,与各营官幕僚被困待死。鲍超部按预定时间从捻军背后发动突然袭击,捻军转胜为败折损两万余人。
    鲍超救了贸然出战之淮军将领,但被救淮军将领却以怨报德,反诬鲍超部误期致败。李鸿章一味迴护己军不顾事实,按贸然出战之淮军将领口径上奏,鲍超被严旨斥责虚冒战功,应负淮军致败之咎。
    而湘系大员因鲍超并非曾国藩嫡系,不但不为其开脱,反而迎合李鸿章落井下石。曾国荃奏称接战捻军为南北两队,北强南弱,而贸然出战之淮军敌北,霆军敌南故战绩不同。
    鲍超哪受得了这个忧愤成疾,执意告退所部三十二营以遣散了之。霆军重要将领唐仁廉挑其精壮,由李鸿章“酌立营制,重整规模”,立仁字营,成为淮军的一支,从而削弱了湘军增强了淮军的实力。
    三月东捻军又在蕲水歼灭湘军彭毓橘所部,阵斩彭毓橘,至此曾国荃新湘军主力全部覆没。这一阶段李鸿章实行的主要是陆路蹙围,但并未能有效地扼制住捻军的流动。
    同时,他也成功的将配合作战之湘军瓦解,淮军一家独大引来不少湘军大佬不满和眼红,为以后的湘淮之争埋下伏笔。
    第二阶段从1867年6月至1868年1月部署实施运河、胶莱河之防,主战场在鲁东地区。
    东捻军乘湘淮军齐集湖北之际,依靠强大的机动能力跳出包围圈进入河南,因鉴于陕西就食困难四川路途遥远,遂放弃原定西进川陕的计划改向山东挺进,于六月在鲁军防守的戴庙附近突破运河防线,直趋胶东半岛。
    山东巡抚丁宝桢疏于运防,奉旨交部严加议处。一时言路汹汹。曾国藩认定“大局日坏”,担心言路不仅纠弹丁宝桢,也可能波及李鸿章,致书劝其忍辱负重徐徐图之,叮嘱其“若遇棘手之际,请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其实,在吴可这等打老了仗的优秀统帅看来,东捻军进入运东正是一大战略失策,给了李鸿章利用河防蹙之于绝地以良机。
    李鸿章所部淮军将领一致提出“倒守运河”(即由原来自东岸设防移至西岸设防)之策,李鸿章经过慎重研究决定采纳。
    鉴于捻军深入胶莱一带,他不但部署倒守运河,而且又在胶莱河两岸增设了内层防线,缩小兜剿圈企图把捻军聚歼于胶莱海隅,万一捻军突破胶莱防线,还有运河防线以资保障。
    在胶莱河防线上,他安置了沈宏富、董凤高几军四十六个营和鲁军三十一个营分段防守,每营防地三里多长。另外还设有机动的后援部队,全部兵力近五万人。运河防线则由淮军刘秉璋、杨鼎勋、李昭庆等部和豫军张曜部、皖军黄秉钧、程文炳部负责。
    而为了保障运、胶防线,李鸿章还奏准三口通商大臣崇厚、直隶总督刘长佑率军防守黄河,由漕运总督张之万率军防守苏北六塘河。这样东西南北四面就各以河为险构成了一个包围圈。
    但是,东捻军却于八月在胶莱防线北端海神庙一带鲁军防地冲破防线,渡过潍河使得李鸿章苦心经营的胶莱防线告溃。
    如此一来,李鸿章精心经营的运河防线,在机动实力强悍的捻匪跟前再次栽了大跟头,李某人为此也遭致不少闲言碎语,有那不对付的朝堂直言曾国藩都干不过捻匪,作为学生的李鸿章又有何德何能做出成绩?
    所幸李鸿章的处境要比老实曾国藩好得太多,至少不用担心朝廷忌惮过甚,只需应付少少一些不满声音即可……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新列强时代 https://www.qiuxiaoshuo.cc/read/ogmi/mgqgfoa.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