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熊罴之士

小说:三国演史之列侯争霸  作者:帝献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三国演史之列侯争霸 https://www.qiuxiaoshuo.cc/read/ifamm/fmiscmaf.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原文再续,书接上一章。
    看着那个人从董卓的背后缓缓转出,向介不禁惊愕失色。
    侧身再观身旁的曹操,其反应更甚!
    曹操双目喷火,已是泣血捶膺。
    这一刻,向介心乱如麻。
    难道,这就是天意?但为何总觉得其中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虽然,谜底似已呼之欲出,但又似乎不象表面上这般外简内明。
    如果认为熟读《三国演义》或者《三国志》就能在此时代呼风唤雨,叱咤风云。
    最起码,亦能立于不败之地那未免太过天真无邪了。
    骈兴错出的突变令向介措手不及,将其信心慢慢磨损,令其失张失志。
    难道,这才是一个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东汉王朝?
    难道,这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三国?
    从董卓身后转出来的是董君雅的第三子。
    一个刚刚参加完血洗宫廷,对政变过程了如指掌的董卓幼弟:
    奉车校尉董旻!
    向介清楚的记得:在长乐宫中,何太后要袁绍派人去命董卓远离雒阳,以绝后患。
    然为何一向有凌云之志的袁绍会如此昏聩无能?
    竟然派一个最不应该承此重任的人前往?
    难道,他会认为董旻会忠于朝廷,大义凛然勒其兄率军撤离三辅范围?
    这不是赤裸裸的自寻死路吗?
    难道,袁绍另有所图?
    瞬间的僵局稍纵即逝,扰龙宗的挺身而出将情迷意乱的向介拉回现实。
    “皇上在此,来者何人?还不下马参见?”
    董旻在其兄耳边喃喃细语,显然是将扰龙宗的身份地位告知董卓。
    当得知扰龙宗只不过是一个“绣衣直指”之时,董卓脸上立现鄙夷的不屑表情。
    此官职尚要位居御史大夫之下,乃皇帝的特派专往镇压暴民的侍御史。
    “此地岂是汝能言之处,还不速退?”
    看见董卓如此放肆狂妄,霸气尽露,跟随皇帝左右的士人们何时受过如此耻辱?
    众士皆气愤填膺,齐声指责这个目中无人的外蛮。
    “董卓休得无礼,有诏退兵!”
    既然乃蛮夷一族,董卓岂会将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士人放在眼里?
    当下董卓厉声反诘:
    “诸公为国大臣,不能匡正王,至使国家播荡,何却兵之有?”
    平时满口仁义道德,博文约礼的士大夫们被董卓反驳到哑口无言,脸上尽现尴尬之色。
    此时较早出现在北邙山脚下的前太尉崔烈站了出来。
    只为如今他已非朝中大臣,不在董卓所言之人行列。
    “大胆董卓,欲倒行逆施,犯上作乱乎?还不速避?”
    面对崔烈的呵责,董卓毫无惧色。
    当他从其弟口中得知崔烈如今已是白身之时,更是肆无忌惮,指着崔烈破口大骂。
    “吾等昼夜三百里来,何云避,我不能断卿头邪?”
    董卓大言不惭,居然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讲要将崔烈的脑袋斩掉。此嚣张气焰天下谁人能有?
    其实,董卓一直驻扎在雒阳城外夕阳亭附近。
    种劭两次奉旨前往劝退,董卓皆不予理睬。
    当宫变发生于二十五日晚,董卓远眺城中大火冲天,浓烟四起。
    凭着敏锐的判断力,董卓立即命令全军整装待发。
    并州军团上下皆见京城内发生重变,知道大事将至。
    所有将士皆蠢蠢欲动,兴奋莫名,准备大开杀戒,血洗京师。
    正好袁绍遣派董旻到来,雒阳城内所有发生的一切都已昭然若揭。
    董卓不愧为一军事之才。当机立断,旋即率部急进。
    终于在二十八日凌晨赶到雒阳城西的显阳苑。
    斥侯捎来谍报:皇帝现已现身北邙山脚。
    董卓闻讯,立引军星驰电走追来,终于让他赶上了这千载难逢的良机。
    不得不慨叹应玥一直设心积虑,千方百计想避开董卓的计划就此落空。
    虽然阴差阳错幸运地躲过了张延的追捕,然最后始终逃不掉宿命的安排。
    或者这样说有点过甚其词。
    但如果不是应玥机关算尽,瞑思苦想欲摆脱与董卓相遇的局面,趁早赶回雒阳城。
    如此一切可能会幡然改途,历史肯定会因此而截然不同。
    但,有没有人能保证他们区区数人如冒险潜行,就会安然无恙躲过张延缇骑的追捕呢?
    或者,结局可能会比现在更为狼狈不堪!
    眼泪只能在心里流!
    望着面前凶相毕露,杀气腾腾的黑衣军团,有苦自知的应玥渐渐方寸趋乱,越想越寒。
    她小心翼翼转过头去,神色凝重低声叮嘱手下四将务必谨慎行事。
    看着少主如此辞严情凝,神魂荡飏,一副神不守舍的模样,四人隐约感知事态的严重,皆敛声屏气,严阵以待。
    那边厢,见崔烈为董卓毫不留情的恶言相向,无所畏忌的蒯越出现在队伍前列,力挺崔烈。
    其壮举令应玥立即对其刮目相看。
    事实上,蒯越远非《三国演义》中所说的如此避害就利,见风使舵。
    身为大将军府的东曹掾,蒯越早就苦口婆心劝何进先发制人,将宦官一网打尽,以绝后患。
    然何进仁柔寡断,将事情一拖再拖。
    蒯越心灰意冷,遂向何进请求外出任汝阳令。
    可惜尚未动身,何进已被杀身亡。
    董卓岂是省油的灯,对一个小小的大将军府府吏何用留情?
    当下董卓口出不逊,将蒯越全家上下都问候了一遍。
    俗话说得好:好佬怕恶佬,恶佬怕烂佬,烂佬怕癫佬,癫佬怕泼妇,泼妇怕穷鬼。
    蒯越堂堂一介读书之人,当然得与董卓据理力争。
    正如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
    偏偏董卓就是这种不怕死的人,试问蒯越焉有获胜之机?
    董卓洋洋洒洒,秽言污语脱口而出,将个蒯越抢白得面赤耳红,无言以对。
    与蒯越关系甚好的吴匡岂会见死不救?更何况他是一武者?
    与人爆粗乃吴匡的强项,最重要的是:他也是一个不怕死的!
    当下这位大将军何进的爱将上前与董卓针锋相对,信口胡诌,更将董卓祖宗十八代滴水不漏都问候了一遍。
    董卓虽乃一军人,但对家庭却甚有感情。
    在吴匡一轮泼妇骂街、冷嘲热讽的攻势之下,他居然词穷理屈,全无反驳余地。
    只见老羞成怒的董卓大手向上一挥,身后两支羽箭已经疾如闪电向吴匡与其身旁的蒯越飞驰而去。
    本来双方还在激论中你来我往,想不到董卓完全不按常理出牌,一言不合就大开杀戒。
    突如其来的偷袭令所有人都始料不及。
    吴匡天生武将本质,虽然已闻风而欲避,惜仍难逃此劫,“哎呀”一声已应声堕地。
    满以为弱不禁风的蒯越肯定会大难临头。
    但事实却往往出人意表。
    一支弩箭会逢其适,飘然而至,与那支射向蒯越的羽箭两两相碰,同堕地上。
    将蒯越拯救之人乃应玥告之要提高警惕的部下之一邓芝是也。
    只可惜他亦只有双手,只能施一弩以救其一。
    董卓阵中一个彪形大汉如狂风扫落叶般疾足而至,欲将已负伤倒地的吴匡就地正法。
    应玥身后闪出一个手执长枪的青年迎风而上,将已递至吴匡面前的大刀一枪架住。
    不知是否几经波折的后遗症,或许真的是累了。
    总之,当两般兵器两两相碰之时,陈到的手臂顿觉隐隐发麻。
    这厮的臂力竟是如此的强悍!
    当下陈到不敢大意,手中卢植所送的清风枪银光闪烁,其师李彦所传的“百鸟朝凤”枪法已呼出了成千上万只飞禽袭向来者。
    对方的臂力胜于自己,以柔制刚才是应敌之策。
    果然如此,面对陈到变幻莫测,出神入化的枪法,对手被迫得暴退三步,穷于招架。
    董卓军团诸将见己方毫无胜算,立有一熊腰虎背的大汉挺着大刀杀将出来,口中大喝道:
    “胡车儿稍息,待华雄来教训此小子!”
    崔烈身后闪出一个手执长剑的刚毅青年,二话不说,对着疯狂冲进的华雄分心就刺。
    华雄前路受阻,无奈只好收住去势,挺刀架开来者的长剑,反手一刀,以扛鼎之力向对方压去。
    那青年见华雄势猛,不敢硬接,纵身一跃,避开那来势凶猛的一击,毫不犹豫已旁敲侧击挺剑刺向华雄的外腰。
    几合过后,那青年终是技逊一筹,在华雄横扫千军的刀锋夹击之下渐现颓状。
    其同伴刚想仗剑相助之际,一旁骑都附鲍信的身右转出一员战将,大叫一声:
    “泰山于禁来领教汝之本事如何!”
    言毕,一支长枪已横空而出刺向华雄。
    华雄毫不畏惧,弃了那青年来战于禁。那青年如获大赦,趁机退回阵中。
    向介想不到会在此场合碰到曹操日后“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然想想亦是释然放怀:
    于禁本来就是鲍信的部将,在此时现身有何不妥?
    只是,在十数合之后于禁手中枪之势已乱,看来其亦不是华雄的对手。
    向介才回头望了许定一眼,早已蓄势待发的许定业已按捺不住,抡起手中大刀就欲抢将出去。
    可惜,他仍是慢了一步,卢植的门客王政已抢先杀出,加入战团,替下了渐处下风的于禁。
    华雄与王政刀来剑往,瞬间战作一团。
    那一厢,饶是胡车儿骁勇无比,力大无穷,但碰上陈到那以柔克刚,以屈求伸的打法着实苦不堪言。
    英雄完无用武之地,面对那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枪影,胡车儿只有招架之份,全无还手之力。
    只见董卓四大金刚身后转出一个手持长枪的硬汉,亦不打话,手中长枪泛出漫天星光,对着陈到就戳将过去。
    胡车儿巴不得有人来解围,忙一个箭步,跳出战圈,回归其阵。
    二人倏来忽往,于电光火石间已硬对了数招。
    观战的人都同时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画面,他们皆有所疑:
    为何二人的枪法如同气连枝,串条共贯?
    难道!二人同出一师?
    终于,陈到忍不住问出了众人心中欲知之谜。
    “汝乃何人?为何会懂‘百鸟朝凤’枪法?”
    “此话应汝答才对!吾亦欲知汝为何会懂此枪法?”
    二人虽然仍枪来枪往,但口中却一刻也沒有停下来。
    “莫非汝乃童师伯弟子武威张绣?”
    “果乃师叔李彦之徒!难怪汝我枪法同出一辙!
    汝所言非假,吾乃张绣是也!”
    至此刻,二人战意顿消,因为再战下去恐亦难分高下。
    此时,一把童音将整个战争场面完全镇住。
    所有人都想不到,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居然能有此气压群雄的震慑之力。
    “当今圣上在此,汝等胆敢在此厮杀,成何体统!?”
    一骑缓缓而出,马上坐着河南中部掾闵贡,发言者就是与他共乘一骑,年仅九岁的陈留王刘协。
    “停!”
    董卓再次扬手振喝,华雄与张绣立从其言,虚晃一招,退出战圈,回归本阵。
    刘协的从容自若激发了董卓的好奇心。
    董卓不愧为天下枭雄,视东汉群臣如草芥,居然当着汉帝刘辩与众文武之面,旁若无人地兴致勃勃与刘协闲聊起来。
    刘协毫不怯场,对董卓之疑有问必答。
    他将之前发生在事情交代得一清二楚。在场所有人都不禁为刘协的理正词直暗暗喝采。
    然而,老奸巨滑的董卓却始终绝口不提退兵之事。
    向介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双方实力悬殊,如果大动干戈,己方肯定大败亏输。
    更何况尚有一大堆文弱士人在此,动起手来后果可想而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话不在繁,有意则明;
    人不在多,有智则定。
    所以,在这一刻,向介决定铤而走险。
    董卓虽然残暴不仁,但只要对症下药,自能一击即中,水到渠成。
    从董旻口中得知步出人群的乃是当今名倾雒阳的“襄楷”先生,董卓居然一改狂妄自大的作风,摆出一副敬贤礼士的姿态。
    “原来乃公矩先生,不知先生有何指教?”
    “指教不敢,然襄某只有一言相告,董州牧世之英雄,自能明吾之意!”
    “愿闻其详!”
    “自古护驾者定能垂名青,望董州牧勿忘初衷!”
    董卓应该是一个吃软不吃硬之人,只要将利害关系讲出来,他一权衡利弊,肯定会作出合理选择。
    果如向介所料,董卓略一思量,立改其不可一世的恣意妄为之态,展现人前的已是一副毕恭毕敬的面孔。
    只见董卓径直走进迎驾的队伍当中,来到当今圣上刘辩面前,参拜完毕后,再直言相谏。
    “陛下令常侍小黄门作乱乃尔,以取祸败,为负不小耶!”
    刘辩虽然年已十四,但由于性格懦弱胆小,在盛气凌人的董卓面前竟被吓到魂飞胆颤,口不能言。
    倒是其弟陈留王刘协能视之若闲,一旁为其解围,好言勉励了董卓一番。
    董卓对刘协益感兴趣,伸出双手便欲从闵贡马上将刘协抱过来。
    不想刘协居然一口回绝,令董卓自讨没趣。
    然而,他亦知道:襄楷所言非假。
    按照历朝传统,护驾者论功行赏,自己这一趟总算没有白行。
    于是,一行人各怀心事,浩浩荡荡护着皇帝向雒阳前行。
    天上的乌云仍在东飘西荡,天空中突然下起了滂沱暴雨。
    邙山之中吹起了阵阵烈风,草木萧瑟凋敝,正如大汉王朝已摇摇欲坠,步入年衰岁暮之期。
    时间——公元一八九年八月二十八日风云渐变的早食之时。
    欲知后事如何,请续阅下章《拒之门外》。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三国演史之列侯争霸 https://www.qiuxiaoshuo.cc/read/ifamm/fmiscmaf.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