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高氏

小说:万里狼烟  作者:邪君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万里狼烟 https://www.qiuxiaoshuo.cc/read/fsmfa/fccmfqig.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历史上,曾出现过两个名为高丽的政权,一是立国于公元前7年,在我国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境内出现的名为“高句丽”的地方政权,我国史书也称之为“高丽”,另一个立国于公元918年,在朝鲜半岛,也名为“高丽”,为将其区分,学界一般以“高氏高丽”称呼前者,因为其统治者姓高;以“王氏高丽”称呼后者,因为其统治者姓王。
    因为两个政权都名为高丽,后人或以为二者有前后相继的关系,或将其混为一体,致使人们对高句丽历史的认识产生极度混乱,而实际上二者是两个性质截然不同的政权,其差别之大,令人叹为观止,而且现在朝韩的民族主义者还极力述说两个国家的同一性,其用心之险恶,值得我们提防……
    高氏高丽建国于公元前7年,最初为西汉玄菟郡高句丽管辖,后逐渐强盛,但并未断绝和中央王朝的臣属关系,进入隋唐时期后,因其不遵从隋唐两朝诏令,不断扩张,并阻塞朝鲜半岛其他政权入贡中原王朝的道路,结果导致隋唐两朝的连续征讨。
    公元668年,高氏高丽终于为唐朝统一,高氏高丽的辖境最初完全由唐朝安东都护府管辖,几十年后有一些辖境为我国历史上另一个地方政权渤海国占据,一些划归兴起于朝鲜半岛南部的政权新罗,一些仍由安东都护府管辖,高句丽族则绝大部分被唐朝迁徙到中国内地,后和汉族融合,小部分融入周围各族之中,其王族后也绝嗣,立国7个世纪之久的高氏高丽最终消失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
    高氏高丽初立国于我国境内的鸭绿江支流浑江流域及其附近地区,后扩展到鸭绿江以东以南地区和图们江附近,统治中心最初在今燕宁桓仁县,后迁至今吉林集安,公元47年迁至平壤。
    高氏高丽在我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达到极盛,最强盛时期的疆域四至大致是:东至日本海,西以燕河为界,北达今吉林省珲春市一带,南到北汉江以北,据《高丽史?地理志》载,王氏高丽在建国一百多年后的疆域最北在今大同江以北龙兴江一线,其北是我国历史上的地方政权渤海国的辖境,渤海灭亡后是我国的边疆民族女真人的活动地域。
    王氏高丽的辖境基本上是继承了新罗的疆域,其北部地区虽然有一部分与高氏高丽的辖境重合,但在高氏高丽灭亡初期即已经归新罗所有,因此,王氏高丽统辖的区域并非高氏高丽的旧地,早期在今平壤以南,一在南一在北,王氏高丽占据平壤以北是后来的事情,全部占有半岛鸭绿江以东和图们江以南地区则是14世纪末叶,但此时王氏高丽已经为李成桂朝鲜国取代,因而在统治区域上两个高丽也难以构成继承关系。
    高氏高丽辖境内的人民以高句丽族为主,高句丽族的族源是我国上古时期古老民族秽貊人东迁后的扶余、高夷、沃沮、小水貊、东秽等,后又融合了卫氏朝鲜遗民的后裔、汉人、鲜卑人等。
    这些来自于不同民族的成员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融合一体,史书和学界一般以高句丽族称之,王氏高丽辖境内的人民以新罗人为主,王氏高丽本即是新罗国民所建政权,兼并新罗和后百济之后,新罗人和百济人成为了王氏高丽的主要居民。
    新罗人主要是源于朝鲜半岛南部地区的辰韩和弁韩人,高氏高丽灭亡后虽然有一部分高句丽人加入其中,但不是新罗人的主源,百济则主要是源于朝鲜半岛南部的马韩人,也就是说王氏高丽的主要居民以来源于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人为主,大量的史书记载也表明王氏高丽人和我国古人是把王氏高丽看作“三韩氏旧”的。
    这些源于半岛南部的民族成员,在王氏高丽数百年的历史发展中逐渐融合为一族,史书和学界一般称之为高丽族,王氏高丽为李氏朝鲜取代后,朝鲜也因此取代高丽,成为其族称,并沿用至今。
    王氏高丽非高氏高丽后裔,王氏高丽的王族也并非是高氏高丽的后裔,《高丽史》的作者认为“高丽之先,史阙未详”,但据我国学者考证,第一任高丽王王建极有可能是西汉乐浪郡汉人的后裔,因为王氏是当时乐浪郡的望族,且人户很多。
    王建在临死时亲授的《十训要》中不仅未言自己是高氏高丽的后裔,而是说自己出身平民,并称“赖三韩山川阴佑”,统一了马韩、辰韩和弁韩“三韩”,其后代也多以拥有“三韩”自居,以常理推之,如果王建是高氏高丽后裔,出于统治的需要,定当会大肆宣传,也可证王氏不是高氏的后裔。
    高句丽民族是古代东北地区夫余人所建立的。其领土主要部分处于汉朝的燕东、玄菟、乐浪、带方四郡,公元前7年,扶余人**在玄菟郡高句丽县辖区内建立政权,国都为纥升骨。高句丽历史上,对中国时叛时附,高句丽帝国的扩张大致上始于大武神王高无恤时代,也就是王莽窜汉时代。
    王莽贬高句丽为下句丽,从此引发了战火,高句丽连战得手,击败新莽政权,占有乐浪,并逐渐吞并了周围的小国,势力进入朝鲜半岛,后东汉光武帝刘秀击败高句丽,收复乐浪,以朝鲜半岛上清川江为界,以北归东汉,以南归高句丽。后来,高句丽趁五胡乱华时期大举入侵,名义上尊奉北方政权,但暗中掠夺土地,到南北朝末,不仅占有了燕东四郡,而且征服了朝鲜半岛上的新罗、百济政权,迫使其臣服。
    隋统一后,为收复燕东四郡地方,发动了对高句丽的战争,隋炀帝失败引发国内贵族和平民的叛乱,隋亡后,唐王朝仍然不忘收复四郡,终于在公元668年灭亡高句丽,高句丽人大部分被唐军俘虏后带入内地,分布在河北山东地区,一部分逃入百济、新罗,百济据说便是高句丽贵族所建立的国家,后来唐也灭亡了位于朝鲜半岛的百济。
    在高句丽灭亡后二百多年,新罗王朝的大将王建弑主自立,建立了王氏高丽政权,之所以叫高丽,是新罗曾经臣服于高句丽,自居为高句丽继承者,但是,新罗人是朝鲜半岛上的三韩人(马韩、弁韩、辰韩)的后裔,与扶余人的高句丽没有血缘关系,有高句丽人融入其中,不等于就是高句丽人。
    王氏高丽后为李氏高丽取代,李氏高丽臣服于中国,自称“中国孝子”,明清都是如此,直到公元1910年日韩合并,李氏高丽灭亡,李氏高丽是南北朝鲜的前身,无论王氏高丽还是李氏高丽,领土都不出朝鲜半岛。
    朝鲜人自己以前也不认为是高句丽后裔,建立王氏高丽的王建在临终前的“十训录”中称自己建国“赖三韩山川庇佑”,可见自认为是三韩后裔,不是高句丽人。在文化传承上,王氏高丽直到今日朝鲜族继承了高句丽很多的文化传统,但日本继承的中国文化也很多,不能说中国历史就是日本历史。
    人们之所以将王氏高丽错误地看作是高句丽的继承者,和我国的史书记载有一定关系,我国古代将高句丽简称为高丽,高句丽又称为“高氏高丽”,宋代以前,史书对高句丽的历史定位是准确的,由于战乱导致的文献失散以及王氏高丽的刻意误导等原因,到了宋代之后史书的记载开始出现了混乱,乃至明显的错误。
    《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是最早将高氏高丽写入王氏高丽传的,《宋史》则是“王建承高氏之位”一语的始作俑者,这三部史书的记载直接影响到了以后的几部史书,《明史》则较前几史有了一个更大的发展,为对明王朝册封李成桂为朝鲜国王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不仅承袭了上述错误,而且为李氏朝鲜政权的沿革作出了一个完整但是错误的交代,将属于中国历史的箕子朝鲜、卫氏朝鲜、汉四郡、高句丽都纳入到了朝鲜史中。
    其结果不仅“高丽”这一我国古代边疆民族使用的称号,为源出于三韩的新罗的继承者王氏政权冒名顶替,而且作为王氏政权继承者的李成桂朝鲜,又将箕子朝鲜所用的“朝鲜”戴在了自己的头上。
    因此,王氏高丽并不是高句丽的继承者,汉代兴起于朝鲜半岛的马韩、辰韩、弁韩发展为新罗、百济;百济为唐朝灭亡,新罗又为王氏高丽取代,后来李氏朝鲜取代王氏高丽,最终发展为近代韩国与现在的朝鲜半岛南北朝,这些政权的疆域从来就没有超出过朝鲜半岛及其附属岛屿。
    高丽王朝自称继承高句丽,自《旧五代史》开始,历代正史却将不分高氏高句丽与王氏高丽王朝,并承认两者有继承关系,关于中国史书不辨两个高丽的原因,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宋元丰五年(公元108年)二月己巳条可以看出:“史馆修撰曾巩言:‘窃考旧史,高句骊自**得纥升骨城居焉,号曰高句骊,因以高为氏,历汉至唐,高宗时其王高藏失国内徙。圣历中,藏子德武安东都督,其后稍自为国。元和之末尝献乐工,自此不复见于中国。五代同光、天成之际,高丽王高氏复来贡而失其名。长兴三年乃称权知国事王建遣使奉贡,因以建为王。建子武,武子昭,昭子?疲??频苤危?治弟诵,诵弟询,相继而立。盖自**至藏,可考者一姓九百年,传二十一君而失国。其后,复自为国,而名及世次兴废之本末,与夫王建之所始,皆不可考。”
    高句丽二十一位大王的谱系清晰可考,但高句丽灭亡之后几百年,怎么会出现一个王建的高丽来,史馆坦承“皆不可考”,然而,王氏高丽向宋朝奉上了一个将王氏高丽和高句丽连接起来的“高丽世次”,公式继承高句丽社稷,中国各政权从此不辨两个高丽,承认高氏高句丽与王氏高丽王朝有继承关系。
    《资治通鉴》卷01中记载了唐高宗对高句丽的看法,他认为高句丽百姓也是他的百姓,这表明唐对高句丽所属的态度:“戊寅,上幸九成宫,夏,四月,丙辰,彗星见于五车,上避正殿,减常膳,撤乐,许敬宗等奏请复常,曰:“彗见东北,高丽将灭之兆也。”上曰:“朕之不德,谪见于天,岂可归咎小夷!且高丽百姓,亦朕之百姓也。”不许,戊辰,彗星见。”足以看出,当时的统治者是将高句丽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之类的,所以当代的朝韩民族主义者和所谓的‘哈韩’一族们的自欺欺人的说法是极为可笑的。
    话不多说,我们将目光再放到丸都城下,再去回味那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看我们的祖辈如何教训狂妄的高句丽人……(未完待续)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万里狼烟 https://www.qiuxiaoshuo.cc/read/fsmfa/fccmfqig.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